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
注音: zxwy
解译: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出处: 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例句: 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虚乌有之习也。(清 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成语简写: 子虚乌有
成语繁体: 子虚烏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辨析: ~与“荒诞不经”有别:~侧重于形容不存在;“荒诞不经”侧重于形容不合理。
近义词: 捕风捉影、荒诞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