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
注音: ftkl
解译: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例句: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成语简写: 分庭抗礼
成语繁体: 分庭抗禮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
成语辨析: ~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没有。~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近义词: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英语翻译: 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日语翻译: 対等(たいとう)にふるまう,対抗(たいこう)する
俄语翻译: быть на рáвной ног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