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

恬不知耻
注音: tbzc
解译: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例句: “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成语简写: 恬不知耻
成语繁体: 恬不知恥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恬,不能读作“ɡuā”。
成语辨析: ~与“厚颜无耻”区别在于:~偏重于“恬”;“知”指做了坏事;也无动于衷;多指坏人没有心理上的羞耻感;而“厚颜无耻”偏重在“厚”和“无”;指人“脸皮厚”;不怕羞耻。
近义词: 厚颜无耻、满不在乎
英语翻译: shameless
俄语翻译: бесстыдный <бессовестны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