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的解释 惊蛰怎么读

"惊蛰"词语拼音:jīng zhé,注音:ㄐ一ㄥ ㄓㄜ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驚蟄,首字母:J,缩写:jz

惊蛰
词语 惊蛰 繁体 驚蟄
拼音 jīng zhé 注音 ㄐ一ㄥ ㄓㄜˊ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J 缩写 jz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惊蛰】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参看〖节气 〗、〖二十四节气〗。

惊蛰词语的网络解释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