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是什么意思

太初历的解释 太初历怎么读

"太初历"词语拼音:tài chū lì,注音:ㄊㄞˋ ㄔㄨ ㄌ一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太初曆,首字母:T,缩写:tcl

太初历
词语 太初历 繁体 太初曆
拼音 tài chū lì 注音 ㄊㄞˋ ㄔㄨ ㄌ一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T 缩写 tcl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太初历】的含义

1.汉历法名『武帝太初元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止﹐共施行188年。原著已佚。

太初历词语的网络解释

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所以又称“八十一分律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还首次记录了五星运行的周期。太初历共使用了188年。

太初历正式启用于公元前104年,比古罗马儒略历早了58年。公元前45年,尤里乌斯·恺撒才正式启用儒略历。值得一提的是元初实施的《授时历》也比《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多年。无论是天文精度,还是辅助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都领先于西方。

历法是长时间的纪时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对年、月、日、时的安排。因为农事活动和四季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历法最初是由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中国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古代曾制定过许多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