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鼓是什么意思

楹鼓的解释 楹鼓怎么读

"楹鼓"词语拼音:yíng gǔ,注音:一ㄥˊ ㄍㄨˇ,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Y,缩写:yg

楹鼓
词语 楹鼓 繁体
拼音 yíng gǔ 注音 一ㄥˊ ㄍㄨˇ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Y 缩写 yg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楹鼓】的含义

1.古乐器。形制为用木柱从鼓中穿过,使之竖立,柱下有四足。又称建鼓。

楹鼓词语的网络解释

击奏膜鸣乐器。大鼓横置,两端蒙皮,以立柱穿鼓腔,柱底设座之鼓。约始于商代。足鼓、楹鼓、悬鼓,常被称为夏、商、周三代之鼓。即夏代称“足鼓”,商代称“楹鼓”,周代称“悬鼓”。


《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足鼓;殷楹鼓;周悬鼓。”郑玄注:“楹,谓之柱,贯中上出也。”


至隋唐,仍称“建鼓”。《隋书·音乐志下》:“夏后氏加四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近代相承,植而贯之,谓之建(树)鼓,盖殷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