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是什么意思

东林党的解释 东林党怎么读

"东林党"词语拼音:dōng lín dǎng,注音:ㄉㄨㄥ ㄌ一ㄣˊ ㄉㄤˇ,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東林黨,首字母:D,缩写:dld

东林党
词语 东林党 繁体 東林黨
拼音 dōng lín dǎng 注音 ㄉㄨㄥ ㄌ一ㄣˊ ㄉㄤˇ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D 缩写 dld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东林党】的含义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东林党词语的网络解释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党”,是朋党而不是近代政党。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概述内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