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杜甫 〔唐朝〕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秋天的江水清澈见底,它的宁静使客人们的内心也变得安静。法曹官们趁着逸兴,骑马来到这荒僻的山林。能干的官吏就像美玉相逢,丰盛的筵席价值千金。傍晚时分横笛吹奏得十分美妙,深潭之下仿佛也有龙吟之声。

1.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2. 法曹是古代掌管司法的官职,在不同朝代职责和地位有所不同。

3. 横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属于管乐器,在唐代音乐中较为常见。

  • 法曹:官名,掌管司法。
  • 瑕邱:地名。
  • 萧然:形容秋水清澈宁静的样子。
  • 椽曹:官府中佐助人员的通称。
  • 能吏:有才能的官吏。
  • 聊璧:聊地所产的美玉,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 华筵:丰盛的筵席。
  • 横吹:指横笛,一种乐器。
  • :深潭。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宴集的情景。诗人从秋天的景色入手,先写秋水的清澈宁静,为整个宴集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叙述友人骑马来到荒林,展现出他们的兴致。诗中对友人的才能进行了赞美,用“聊璧”来比喻能吏,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欣赏。而华筵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宴集的热闹和奢华。最后,通过横笛的美妙声音和深潭下仿佛的龙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宴集中的愉悦和陶醉。同时,也可以看出杜甫在描写此类题材时,依然能够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首联“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描绘了秋天江水清澈见底的景象,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客人内心的宁静。颔联“椽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叙述了法曹官们趁着逸兴骑马来到荒林的情景,展现出他们的闲情逸致。颈联“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将能吏比作美玉,又提到丰盛的筵席价值千金,既赞美了友人的才能,也体现出宴集的奢华。尾联“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傍晚时分横笛吹奏得美妙动听,深潭之下仿佛也有龙吟之声,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一场景的陶醉。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体现了杜甫诗歌在不同题材下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杜甫一生仕途坎坷,与友人的宴集是他生活中重要的社交活动。此次与刘九法曹、郑瑕邱等人在石门宴集,诗人置身于秋景之中,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作者信息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数量:1612名句数量: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