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歌十绝句

杜甫 〔唐朝〕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在中巴东部有一座巴东山,江水好像是被开辟出来似的在山间流淌。白帝城高高耸立,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峻超过了百牢关。

1.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有“诗史”之称,他本人被尊为“诗圣”。

2. 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3. 此诗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江水开辟流其间”运用夸张,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将瞿塘峡与百牢关对比,更突出了瞿塘峡的险峻。

  • 中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后又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称为三巴。这里指巴东郡。
  • 巴东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北。
  • 开辟:开天辟地,这里形容江水好像是从开天辟地以来就流淌在山间。
  • 白帝:即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 三峡镇:三峡的重镇。
  • 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镇,以雄伟险峻著称。
  • 百牢关:在今陕西省勉县西南,两岸绝壁,六十里不断,为古代入蜀要道。

杜甫这首诗从宏观的地理视角入手,为我们展现了夔州地区的壮丽山河。开篇的“中巴之东巴东山”,让读者迅速定位到巴东山的位置。而“江水开辟流其间”,诗人以大胆的想象,将江水的流淌与开天辟地联系起来,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的沧桑感。后两句中,“白帝高为三峡镇”,不仅写出了白帝城的高耸,更强调了它在军事和地理上的重要性,是守护三峡的关键所在。“瞿塘险过百牢关”,把瞿塘峡的险峻推向了极致,通过与百牢关的对比,让读者对瞿塘峡的凶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杜甫的笔下,夔州的山水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诗的首句点明地理位置,“中巴之东巴东山”,简洁地交代了巴东山的方位。第二句“江水开辟流其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水在山间奔腾的景象,给人以一种开天辟地、雄浑壮阔之感。后两句通过对比,将白帝城的重要地位和瞿塘峡的险峻凸显出来。“白帝高为三峡镇”,强调了白帝城作为三峡重镇的战略意义;“瞿塘险过百牢关”,把瞿塘峡与著名的险关百牢关作比较,突出了瞿塘峡的险峻程度。整首诗意境雄浑,气势磅礴,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当时杜甫漂泊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夔州一带地势险要,自然风光独特,历史文化悠久。杜甫在夔州期间,创作了多首描绘当地山川景物和人文风情的诗歌,《夔州歌十绝句》就是其中一组。此诗通过描写夔州的地理形势和山川风貌,展现了当地的雄伟壮观。

作者信息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数量:1612名句数量: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