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

李商隐 〔唐朝〕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猿鸟好像还在害怕诸葛亮的军令,风云常常护卫着他的营垒。徒然让上将诸葛亮挥洒神笔,最终还是见到后主刘禅坐着驿车投降。诸葛亮有管仲、乐毅那样的才能,终究不是徒有虚名;可惜关羽、张飞早逝,这又能怎么办呢?往年我经过锦里的武侯祠,吟罢《梁父吟》后,心中余恨无穷。

1.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其诗以爱情诗和咏史诗成就最高。

2. 《筹笔驿》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借古讽今、借古抒怀的诗歌。

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才智超群,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事迹在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如《三国演义》等。

  • 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兵伐魏,曾在此筹划军事。
  • 犹疑:还在怀疑、害怕。
  • 简书:指军令。
  • 储胥:指军营的栅栏。
  • 上将:指诸葛亮。
  • 降王:指后主刘禅。
  • 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
  • 管乐:管仲和乐毅。管仲是春秋时齐国名相;乐毅是战国时燕国名将。
  • :愧。
  • 关张:关羽和张飞。
  • 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 梁父吟:诸葛亮躬耕时喜欢吟诵的乐府诗。

这首《筹笔驿》是李商隐经过筹笔驿时,有感于诸葛亮的事迹而创作的。诗的开篇通过描写猿鸟和风云对诸葛亮军令和营垒的敬畏,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诸葛亮的威严和影响力。颔联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诸葛亮如此有才能,却最终无法改变蜀汉灭亡的命运,令人惋惜。颈联进一步分析了蜀汉灭亡的原因,诸葛亮虽然有管仲、乐毅之才,但关羽、张飞的早逝使得蜀汉失去了重要的将领,这也是蜀汉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尾联诗人回忆起曾经经过锦里武侯祠时的情景,吟诵《梁父吟》,心中充满了遗恨。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在晚唐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或许也希望能有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来挽救国家的命运。

这首诗是咏史诗中的杰作。首联“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通过描写猿鸟、风云对诸葛亮的敬畏,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氛围,突出了诸葛亮的威严和军事才能。颔联“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以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颈联“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肯定了诸葛亮的才能,同时也指出了蜀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关羽、张飞过早离世。尾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诗人由眼前的筹笔驿联想到锦里的武侯祠,借《梁父吟》抒发了自己的遗恨。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的感慨。

此诗大约是大中九年(855)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时所作。此时唐王朝已江河日下,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国家动荡不安。诗人触景生情,借诸葛亮的事迹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作者信息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古诗数量:649名句数量: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