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唐朝〕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开国以来善画鞍马的画家中,画技最精妙传神的当数江都王。曹将军画马得名已有三十载,人间又见到真像乘黄一样的好马。他曾经描绘唐玄宗的御马照夜白,画成后,龙池中好像十日不断飞起霹雳。皇宫内府收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索取。将军得到御赐的玛瑙盘叩拜谢恩而归,随后轻纨细绮也相继赏赐而来。贵戚权门得到曹将军的笔迹,才觉得屏风屏障增添了光辉。昔日唐太宗的名马拳毛騧,近代郭子仪的骏马狮子花。如今这幅新画中的两匹马,又让识马的人长久感叹赞夸。这都是能在战场上以一敌万的良马,在白绢上似能腾起风沙。其余七匹马也都非常出色,远远看去像寒空中飘动的烟雪。霜蹄骏马在长楸间奔腾蹴踏,马官和役夫肃立排成列。可爱的九匹马个个争着显出神奇高骏,它们昂首顾视,神气清高深沉稳雅。请问有谁真心喜爱良马?后世有韦讽前代有支遁。回忆昔日天子巡幸新丰宫,车驾上的翠华旗拂天向东。奔腾跳跃的三万匹马,都与这画中的马筋骨相同。自从天子在河宗献宝驾崩,就再也不能在江水中射蛟取乐。你没看见金粟堆前的松柏里,良马已经死尽只有鸟儿在呼风。

1.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顿挫。他的题画诗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常常通过对画作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2. 曹霸是唐代著名画家,以画马著称。他的画马技艺高超,能够生动地表现出马的神韵和气质,对后世画马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唐代绘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了曹霸的画马,还有阎立本的人物画、吴道子的宗教画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

4. 诗中提到的唐太宗的“拳毛騧”、唐代宗赐给郭子仪的“狮子花”等名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骏马,它们在战争或宫廷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江都王:李绪,唐太宗之侄,故云“国初”。善画鞍马,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有“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句。
  • 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 照夜白:唐玄宗的御马名。
  • 龙池:在唐隆庆坊,玄宗未即位时居此,即位后,其地涌出一泉成池,称龙池。
  • 马脑盘:即玛瑙盘。
  • 婕妤才人:皆为宫中女官名。
  • 拳毛騧:唐太宗的六骏之一。
  • 狮子花:唐代宗赐给郭子仪的名马。
  • 缟素:画马的白绢。
  • 韦讽:当时的录事,善画马。
  • 支遁:东晋高僧,爱马。
  • 新丰宫:即华清宫,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上。
  • 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
  • 河宗:传说中的河神。这里指唐玄宗在潼关战败后,逃往四川,途中在马嵬驿赐死杨贵妃,随后到了河宗(今青海贵德一带),将传国玺献给河神,不久驾崩。
  • 金粟堆:即金粟山,在今陕西蒲城东北,唐玄宗葬于此。
  • 龙媒:指良马。

杜甫的这首诗以观曹霸画马为契机,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感慨。诗的开篇通过与江都王的对比,突出了曹霸画马的神妙,接着描述了曹霸在宫廷中的荣耀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他曾经的辉煌。在描写画中马时,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马的形态和神韵,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些骏马在眼前奔腾。而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由画马联想到了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命运。昔日玄宗巡幸时的盛大场面与如今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龙媒去尽鸟呼风”一句更是充满了悲凉之感。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曹霸的画艺,更抒发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杜甫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是杜甫题画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始觉屏障生光辉”,先以江都王衬托曹霸,突出其画马技艺的高超,接着描述曹霸为唐玄宗画照夜白及得到赏赐的情景,展现了他昔日的荣耀。第二段从“昔日太宗拳毛騧”到“顾视清高气深稳”,具体描写画中的九匹马,生动地表现出马匹的神骏。第三段从“借问苦心爱者谁”到结尾,由画马联想到昔日玄宗的巡幸,感慨世事变迁,国家由盛转衰,良马不再,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如“龙池十日飞霹雳”以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马的逼真;“迥若寒空动烟雪”将马比作寒空中飘动的烟雪,形象地描绘出马的灵动。同时,诗人将画马与历史、现实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当时杜甫在成都,曾到韦讽家中观曹霸所画马图,有感而作此诗。此时唐朝已由盛转衰,经历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曹霸画马的赞美,抒发了对昔日盛世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作者信息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数量:1612名句数量: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