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并序

骆宾王 〔唐朝〕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我被囚禁在监狱的西墙外,这里是法官办公的地方,旁边有几棵古槐树。虽然能看出它们还有生机,如同殷仲文所见到的古树一样,但这里是审理案件的地方,就像周朝召伯听讼的甘棠树。每到夕阳西下,秋蝉稀疏地鸣叫,声音清幽,比我以往听到的更加凄切。难道是人心和过去不同了,还是虫鸣比以前听起来更悲伤呢?唉,蝉声能打动人的情感,美好的品德能让人成为贤德的榜样。所以蝉能保持自身的高洁,秉持着君子和贤达之人的高尚品行;它蜕皮之后,有着神仙般超凡脱俗的姿态。它按时令而来,遵循着阴阳变化的规律;应着季节而改变,蕴含着潜藏和显用的机妙。它有眼睛就能睁开视物,不会因为世道昏暗而模糊了自己的视线;它有翅膀就能高飞,不会因为世俗的污浊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它在高高的树上迎着微风吟唱,那韵味姿态是天然赋予的;它饮用着深秋的露水,那份清高连人都难以察觉。我迷失了道路,历经艰难忧患,遭逢时世的灾祸。还没到哀伤的时候就自己哀怨起来,还没到树叶凋零的时候就已经先衰老了。听到蝉的鸣叫声,领悟到平反的奏章或许已经上奏;看到情感随着外物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哀伤蝉翼的飘零;道理寄托在物上,而人却难以知晓,怜悯蝉声的寂寞。我写这首诗并非为了炫耀文采,只是用来排遣内心的忧愁罢了。秋天蝉儿在声声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思乡之情更加深沉。不忍心对着蝉那乌黑的鬓发般的双翼,来吟唱《白头吟》。露水浓重,蝉儿想飞却难以高飞;秋风瑟瑟,蝉鸣轻易被风声掩盖。没有人相信我像蝉一样高洁,又有谁能替我表白内心的清白呢?

1.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富有感染力。

2.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写蝉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3. “西陆”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秋天。

4. “南冠”成为了囚犯的代称。

  • 禁所:囚禁人的地方。
  • :墙。
  • 法厅事:法官办公的地方。
  • 殷仲文之古树:殷仲文看到庭院中的槐树,感叹“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 周召伯之甘棠:周朝召伯在甘棠树下听讼断案。
  • 西陆:指秋天。
  • 南冠:指囚犯。
  •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蝉。
  • 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卓文君因司马相如移情别恋而作《白头吟》。

这首《在狱咏蝉并序》是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从序文来看,诗人先描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通过古槐和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对蝉的品德进行了赞美,如蝉的高洁、守时等,其实也是在自比。在正文中,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蝉的处境相联系,“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上写蝉在露重风多的环境中难以高飞和发声,实际上是诗人在诉说自己在困境中难以施展才华、表达心声的无奈。最后,“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感慨自己的高洁品行无人相信,希望有人能为自己表白内心的清白。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沉,是一首借物抒情的佳作。

这首诗前有序文,序文以蝉起兴,借蝉的高洁来比喻自己的品行。诗的正文则通过描写蝉的艰难处境,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来象征自己在狱中遭受的困境和挫折。同时,诗人以蝉自比,表达了自己虽遭谗言陷害,但仍坚守高洁品行的志向。“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一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和悲愤之情。整首诗托物言志,借蝉抒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此诗是他在狱中所作。诗人以蝉自喻,抒发了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之情,也表达了对自身高洁品质的坚守。

作者信息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古诗数量:148名句数量: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