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

毛泽东 〔近代〕

三上北高峰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多次登上北高峰,俯瞰杭州城,视野一片空阔。飞凤亭边的树木,桃花岭上的风。热的时候想找扇子来解暑,冷的时候对着美人一般的景致。一片树叶飘飘落下,还有报晓的黄莺欢快地迎接。

1. 五律是五言律诗的简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共八句,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

2. 北高峰是杭州的著名景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三上北高峰:多次登上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灵隐寺后,海拔三百多米,是杭州西湖周围群山之一。
  • 杭州一望空:登上北高峰,俯瞰杭州城,视野开阔,一片空阔。
  • 飞凤亭:在北高峰附近。
  • 桃花岭:在杭州,具体位置待考。
  • 美人:这里可能指美好的景致。

这首诗是毛泽东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浪漫情怀和作为领袖的豁达胸怀。同时,也能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心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清新自然。首联“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点明了登山的次数和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颔联“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描绘了北高峰周边的自然景色,树木、风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颈联“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看似写日常的生活感受,实则蕴含着一种豁达的心境。尾联“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以景结情,一片树叶飘落,还有晓莺相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整首诗展现了毛泽东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他宽广的胸怀。

此诗创作于1959年。当时毛泽东多次登上杭州的北高峰。这一时期,国内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国际上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毛泽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游览杭州山水,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信息
毛泽东

毛泽东(近代),是近代著名诗人。

古诗数量:140名句数量: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