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莫,莫,莫!
文学形象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商鞅于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登场, 前期经历与《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差别不大。在第八十九回《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中,秦孝公以商鞅为主将、公子少官为副将带兵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在吴城(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对峙。商鞅派使者送信,欺骗公子卬前来赴会。公子卬在宴会中被商鞅埋伏的猛士乌获所俘。商鞅命军士押解公子卬回秦国,又命任鄙、乌获带领公子卬的部下赚开城门,占领吴城。魏惠王被迫献河西之地求和,公子卬最后投降秦国。秦孝公死后,商鞅自认为是前朝重臣,居功自傲。公子虔、公孙贾及甘龙、杜挚因旧怨诬陷商鞅谋反,秦惠文君大怒,命公孙贾率兵三千捉拿商鞅,百姓因商鞅执法严酷而记恨商鞅,都随之追赶。商鞅逃亡途中因未携带身份证件而不能投宿旅店,转而逃至魏国。魏惠王怨恨商鞅用欺骗的手段俘虏公子卬、击败魏军,将其驱逐回秦国。商鞅回到秦国后被公孙贾捉住,秦惠文君历数其罪后将商鞅五牛分尸,百姓争吃其肉。
此外还有多部以商鞅为主人公,以他的生平为原型的长篇历史小说,如现代作家江来、肖芬的《商鞅》以及孙皓晖的《大秦帝国 第一部 黑色裂变》。
影视形象
商鞅作为影视形象多次出现在电视剧、京剧、话剧等影视作品中。1999年上映的长篇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中,商鞅由温海波饰演。2009年首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中,商鞅作为本剧的主人公,由王志飞饰演。此外,商鞅还出现在京剧剧目《兴秦图》中。
钗头凤:词牌名。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又名“折红英”。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
黄縢(téng):一作黄藤,此处指美酒。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绍兴的某一段围墙,故有宫墙之说。
东风:喻指陆游的母亲。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
鲛(jiāo)绡(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莫:相当于今“罢了”意。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二人终于被迫分离。
几年以后陆游在家乡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此诗引用此名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