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唐朝〕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平生哪里会料到还能承受皇帝的恩诏;世事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江上明月高悬,北来的大雁飞掠而过;淮南木叶飘落,楚地的山峦更显错落。庆幸自己能寄身于沧海之畔,可面对白发,却也无可奈何。如今我已老态龙钟,与君同此暮年;惭愧的是你还叮嘱我要小心风波。

1.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其诗多写个人身世之感,擅长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

2. 诗歌中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如本诗颔联通过描绘秋夜江上的景色,

  • 承优诏:承受皇帝的恩诏。
  • 醉歌:指借酒消愁而歌。
  • 胡雁:北方的大雁。
  • 淮南:指淮河以南地区。
  • 楚山:泛指楚地的山。
  • 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 慎风波:小心宦海风波。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首联“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没想到还能得到皇帝的恩诏,然而世事无常,自己只能借酒消愁,感慨中带着无奈。颔联“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描绘了一幅秋夜江上的凄凉景象,明月高悬,大雁飞过,落叶飘零,楚山连绵,以景衬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颈联“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诗人庆幸自己能寄身于沧洲之畔,有了一个安身之所,但面对自己的白发,又不禁悲从中来,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无奈。尾联“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诗人感慨自己和友人都已老态龙钟,而友人还叮嘱自己要小心宦海风波,体现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的担忧。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年),当时刘长卿从南巴(今广东电白)贬所量移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与薛六、柳八二员外分别,遂作此诗。刘长卿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正是他在仕途失意、年老体衰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作者信息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636名句数量: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