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柳永 〔宋朝〕

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一叶扁舟,轻帆收卷,暂时停靠在楚江南岸。黄昏时分,孤城响起号角声,又混杂着胡笳的哀怨。江水茫茫,平沙上栖息的大雁,被突然惊散。暮霭消散,寒林簇拥,如一幅展开的画屏。天边远处的山峦矮小,就像美人的黛眉一样浅淡。轻易地抛弃了旧日的欢赏,到这里来做官。感觉旅途劳顿,一年的时光又将过去。异乡的风光景物,怎么忍心在我满怀愁绪时显得如此萧条冷落。京城遥远,秦楼阻隔,羁旅的魂魄已纷乱。芳草一直延伸到空旷之处,残阳洒满大地。佳人没有消息,像一片断云飘向远方。

1.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多写羁旅行役、男女之情等内容,语言通俗,情感真挚。

2. 《迷神引》是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

3. 词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4. “黛眉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山比作美人的黛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山的浅淡之美。

  • 扁舟:小船。
  • 楚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水。
  • 暮角:黄昏时的号角声。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声音悲凉。
  • 平沙:平坦的沙地。
  • 烟敛:暮霭消散。
  • 画屏展:形容寒林在暮霭消散后像一幅展开的画屏。
  • 黛眉浅:形容远山颜色浅淡,像美人的黛眉。
  • 旧赏:旧日的欢赏。
  • 游宦:外出做官。
  • 客程:旅途。
  • 年光晚:一年的时光将尽。
  • 帝城:京城。
  • 秦楼:指歌楼舞榭,也可指代佳人居住的地方。
  • 旅魂:羁旅者的魂魄。
  • 断云:片云。

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词展现了柳永高超的艺术技巧。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细微变化,用细腻的笔触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孤寂和哀愁。在情感表达上,作者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痛苦,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自身经历的叙述,让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历史背景角度看,这首词反映了当时文人在仕途不顺、漂泊异乡时的普遍心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这首词以景起笔,描绘了一幅孤寂、凄凉的秋江暮景图。轻帆暂泊,孤城暮角,胡笳哀怨,平沙惊雁,寒林画屏,遥山黛眉,这些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浓厚的哀愁氛围。下阕转入抒情,作者感慨自己轻易抛弃旧日欢赏,到异乡游宦,旅途劳顿,年光将尽,异乡风物更添愁绪。帝城遥远,佳人无讯,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整首词情景交融,将作者的羁旅之愁、仕途之叹和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失利,后来虽做过一些小官,但始终不得志。这首词可能是他在游宦途中,漂泊到楚江一带时所作。在异乡的孤寂和仕途的不顺,让他心中充满了哀怨和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作者信息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古诗数量:454名句数量: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