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周紫芝 〔宋朝〕

春寒入翠帷,月淡云来去。

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

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春寒侵入了翠绿的帷幕,月亮黯淡,云朵飘来飘去。院落里半是晴天,风儿摇动着梨花树。人喝醉了,掩上了金门,悠闲地倚靠在秋千柱上。满眼都是相思之情,却无处诉说这份相思。

1. 周紫芝是南宋初期词人,其词风格清丽自然,多写个人生活情趣和相思之情。

2. 《生查子》是词牌名,本词同样采用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

3. 词中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通过描写春夜的景色,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情。

  • 翠帷:翠绿的帷幕。
  • 金铺:门上的铜制兽面环钮,代指门。

这首词围绕着春夜的景色和词人的相思之情展开。在学习时,我们可以这样把握:

1. 感受词中的景:春寒、淡月、浮云、半晴院落、风中梨花树等景色,共同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要体会这些景色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 体会词人的情感:从醉酒、掩门、倚秋千柱等动作,以及“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的直白表达中,感受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3. 分析表现手法:以景衬情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通过景色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手法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

上阕描绘了一幅清冷的春夜图。“春寒入翠帷,月淡云来去”,春寒侵入帷幕,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月淡云来去”,黯淡的月光和飘来飘去的云朵,更增添了几分凄凉。“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半晴的院落,风儿摇动着梨花树,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

下阕描写了词人醉酒后的状态和内心的相思之情。“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词人喝醉了,掩上门,悠闲地倚靠在秋千柱上,看似悠闲,实则内心孤独。“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直接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情,却又无处诉说,更显凄凉。

整首词以景衬情,通过描写春夜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情,意境清幽,情感真挚。

周紫芝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某个春日的夜晚,词人在醉酒后,面对春景,心中涌起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信息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家贫,勤学不辍,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绍兴十七年(1147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二十一年四月出京知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为政简静,晚年隐居九江庐山。谀颂秦桧父子,为时论所嘲。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从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游,往来甚密。周紫芝以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周紫芝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 的上乘之作。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西江月》、《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周紫芝存词150首。

古诗数量:282名句数量: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