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杜旟 〔宋朝〕

江山如此,是天开万古,东南王气。

一自髯孙横短策,坐使英雄鹊起。

玉树声销,金莲影散,多少伤心事!千年辽鹤,并疑城郭是非。

当日万驷云屯,潮生潮落处,石头孤峙。

人笑褚渊今齿冷,只有袁公不死。

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元龙老矣,世间何限馀子。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江山如此壮丽,是上天开辟万古以来,东南之地所汇聚的帝王之气。自从孙权运用谋略,使得英雄豪杰纷纷崛起。陈朝的歌舞之声已经消逝,南齐的金莲之影也已散去,多少令人伤心的往事啊!千年之后归来的辽鹤,恐怕都要怀疑城郭是否还是原来的模样。

当年众多的车马如云般聚集,在那潮起潮落的地方,石头城孤独地矗立着。人们嘲笑褚渊如今让人齿冷,只有袁粲坚守气节而死。夕阳西下,荒烟弥漫,神州大地如今在哪里呢?真想落下新亭之泪。我像陈元龙一样已经老了,这世间还有多少平庸之辈啊。

1. 词牌名《酹江月》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等。

2. 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以善用人才和谋略著称。

3.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

4. 丁令威化鹤归辽的典故出自《搜神后记》,常用来表达人事变迁。

5. 新亭对泣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反映了东晋初过江人士对国家沦陷的悲痛。

  • 酹江月:词牌名,即《念奴娇》。
  • 髯孙:指孙权,孙权胡须紫髯,故称。横短策:运用谋略。
  • 玉树: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视为亡国之音。
  • 金莲:南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称“步步生莲花”。
  • 辽鹤:用丁令威化鹤归辽的典故,表达人事变迁。
  • 万驷云屯:形容车马众多。
  • 石头:指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西。
  • 褚渊:南齐人,历仕宋、齐两朝,为人所不齿。
  • 袁公:指袁粲,南朝宋大臣,为反对萧道成篡位而死。
  • 新亭泪:东晋初,过江诸人每至新亭对泣,表达对国家沦陷的悲痛。
  • 元龙:指陈元龙,东汉人,有大志。

这首词是杜旟的代表作之一,它融合了历史、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了解词中的历史典故,如孙权、陈后主、袁粲等人物的事迹,以及《玉树后庭花》、新亭对泣等典故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

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词中既有对历史上英雄豪杰的敬仰,也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既有对变节者的批判,也有对忠义之士的赞扬;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壮志未酬的无奈。通过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词的主题。

最后,要学习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艺术手法,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上阕开篇描绘了江山的壮丽和东南王气,接着通过“髯孙横短策”引出历史上英雄豪杰的崛起,然后笔锋一转,提到“玉树声销,金莲影散”,感叹历史的兴亡变迁。“千年辽鹤,并疑城郭是非”一句,用丁令威化鹤归辽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沧桑之感。

下阕描写了当年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石头城孤独地矗立在潮起潮落之处。“人笑褚渊今齿冷,只有袁公不死”,通过对比褚渊的变节和袁粲的坚守,表达了作者对忠义之士的赞扬和对变节者的批判。“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最后“元龙老矣,世间何限馀子”,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世间平庸之辈的不屑。

此词创作于宋朝,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宋朝时期,政治局势复杂,外有辽、金等政权的威胁,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作者可能是借古喻今,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兴衰成败,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作者信息
杜旟

杜旟(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号桥斋。兰溪(今属浙江)人。吕祖谦门人。淳熙、开禧间,两以制科荐,兄弟五人,皆工诗文,名噪一时,称「杜氏五高」。陆游、叶適、陈亮、陈傅良皆赞其文,且与之交。有《桥斋集》,不传。善词。陈亮称其所赋「奔放逸足,而鸣以和鸾,俯仰于节奏之间」(《陈亮集》卷二七)。《全宋词》存其词三首。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杜伯高词,气魄极大,音调又极谐,所传不多,然在南宋,可以自成一队。

古诗数量:4名句数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