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径云屏漫销空山,寒猿啼断松枝翠。
芝英安在,术苗已老,徒劳屐齿。
应记洞中,凤箫锦瑟,镇常歌吹。
怅苍苔路杳,石门信断,无人问、溪头事。
回首暝烟无际,但纷纷、落花如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处,书成难寄。
欲问双娥,翠蝉金凤,向谁娇媚。
想分香旧恨,刘郎去后,一溪流水。
采药径云屏漫销空山,寒猿啼断松枝翠。
芝英安在,术苗已老,徒劳屐齿。
应记洞中,凤箫锦瑟,镇常歌吹。
怅苍苔路杳,石门信断,无人问、溪头事。
回首暝烟无际,但纷纷、落花如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处,书成难寄。
欲问双娥,翠蝉金凤,向谁娇媚。
想分香旧恨,刘郎去后,一溪流水。
在那云雾缭绕如屏风般的山径中采药,不知不觉间消磨了空山的时光,寒猿的啼叫声在翠绿的松枝间渐渐消失。灵芝仙草如今在哪里呢,白术的苗也已经老了,我徒劳地在山间留下了屐齿的痕迹。应当还记得山洞之中,凤箫和锦瑟的声音,一直常常有歌声和乐声传来。惆怅那长满苍苔的道路已经杳无踪迹,石门那边的音信也断绝了,没有人来问一问溪头发生的事情。回首望去,暮色中的烟雾无边无际,只见纷纷扬扬的落花如同眼泪一般。多情的人容易老去,青鸾鸟在哪里呢,书信写成了也难以寄出去。想要问问那两位美人,她们头上戴着翠蝉金凤的头饰,又向谁去展现自己的娇媚呢。想来那分别时残留的怨恨,就像当年刘郎离去之后,只有一溪流水独自流淌。
1. 葛长庚是南宋道教南宗的重要人物,其词作风格独特,融合了道家思想和情感。
2. “凤箫锦瑟”出自唐代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常用来指代音乐。
3. “青鸾”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传递书信的象征,如唐代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 “分香”典故源于曹操临终遗令,体现了分别时的伤感和眷恋。
这首《水龙吟》是葛长庚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它既有对求道经历的描述,又有对情感的抒发。在语言上,用词精妙,如“寒猿啼断松枝翠”,一个“断”字将寒猿啼声的凄凉和环境的寂静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结构上,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过渡自然。写景为抒情做铺垫,使情感的抒发更加深沉和真挚。从主题上,它反映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情感的渴望和无奈。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从词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词整体意境清幽、寂寥,充满了惆怅和无奈的情感。上阕描绘了采药山间的情景,寒猿啼断、芝英难寻、术苗已老,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徒劳无功的氛围。“应记洞中”几句回忆起往昔的欢乐场景,与现实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更添惆怅。下阕则着重抒发情感,“回首暝烟无际,但纷纷、落花如泪”以景衬情,将落花比作眼泪,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哀伤。“多情易老,青鸾何处,书成难寄”表达了相思之苦和无法传递情感的无奈。最后“想分香旧恨,刘郎去后,一溪流水”,以景结情,将分别的怨恨融入到一溪流水中,余味悠长。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葛长庚是南宋时期的道教人物,其词作多蕴含着道家的思想和情感。这首《水龙吟》创作背景或许与他的求道经历、情感遭遇有关。他在采药求仙的过程中,面对空山的寂寥、时光的流逝,可能会引发内心的感慨。同时,词中流露出的相思、惆怅之情,也许暗示着他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感经历。也有可能是他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无常、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