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求求你呀仲子哥,别翻越我家的里墙,别攀折杞树枝条。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爹娘。仲子哥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爹娘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呀仲子哥,别翻越我家的墙垣,别攀折桑树枝条。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仲子哥你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呀仲子哥,别翻越我家的菜园,别攀折檀树枝条。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仲子哥你实在让我牵挂,但别人的闲言碎语也让我害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将仲子》属于《诗经·郑风》。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处于爱情与礼教夹缝中的女子形象。她的情感是真实而复杂的,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重章叠句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也深化了主题。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女子所面临的压力,以及她在这种压力下对爱情的执着与矛盾。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深爱着仲子,但又害怕父母、兄长的责备以及他人的闲言碎语。诗中三次重复“将仲子兮”,表现出女子的恳切哀求;“无逾我……无折我……”的反复出现,强调了她的担忧;而“仲可怀也”又直白地表达了她对仲子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反复咏叹,将女子的复杂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
关于《将仲子》的创作背景,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民间情歌。在当时的社会,青年男女的爱情往往受到封建礼教、家庭等诸多因素的束缚。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爱情与外界压力之间的纠结,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对人性和情感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