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
轻剪绿丝秋叶暗, 密扶纤干夏阴繁。
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
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改深根。
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
轻剪绿丝秋叶暗, 密扶纤干夏阴繁。
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
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改深根。
一尺来长的翠绿枝条,惹人怜爱这株孤高秀美的树,将它栽种在西窗下,等待着月光洒满的轩廊。
轻轻修剪那如绿丝般的枝条,秋日里叶片渐渐变得浓暗;细密的枝叶扶持着纤细的树干,夏日里树荫浓密繁盛。
在故乡亲手栽种的树木,如今只能空自怀念;身处温室之中,心中的想法却不敢言说。
看你如今高耸入云,得其所哉,可不要随着世事变迁、陵谷易位而改变深深扎下的根基啊。
1. 李绅,字公垂,中唐诗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
2. 借物抒情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此诗便是通过对双温树的描绘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3. “陵谷改”这一意象源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常被用来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4. 诗中“绿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翠绿的枝条比作绿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的纤细与柔美。
《别双温树》是李绅的一首咏物佳作。我们首先可以从题目入手,“别双温树”中的“别”并非简单的告别,更蕴含着一种关注与寄托之情。
诗歌前两联着重描写双温树的生长状况和诗人对它的照料。从“翠条盈尺”的幼苗到“拂云”的高大,从春日的修剪到夏日的浓荫,展现了树木的成长过程,也暗含了诗人的心血。这部分描写细致入微,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株在西窗下静静生长的温树。
后两联则将情感推向深入。“故山手种空怀想”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而“温室心知不敢言”又揭示了他在现实环境中的无奈与压抑。这种个人情感与对树木的关注相互交织,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最后一句“莫随陵谷改深根”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是对树木的期望,更是诗人内心的坚守。在世事变迁之中,保持自身的根基与品格,这正是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深刻道理。理解这首诗,我们要结合李绅的生平经历和中唐的社会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以双温树为吟咏对象,借物抒情,意境深远。开篇“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描绘了温树初栽时的娇美姿态和栽种的环境,“怜”字流露出诗人对树的喜爱之情。
“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两句,细致地描写了对温树的培育以及树木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轻剪”“密扶”体现了诗人对树的精心照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由树及人,转入抒情,将对故乡的思念和现实中的压抑情绪融入其中,情感真挚深沉。
结尾“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改深根”,既是对温树的叮嘱,也是诗人自我心志的表露,希望树木能坚守根基,不随世事变迁而改变,寄寓了诗人坚守本心、保持操守的愿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含蓄蕴藉,将对树木的喜爱与个人的感慨巧妙结合,耐人寻味。
李绅是中唐时期的诗人,曾经历官场沉浮。此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特定时期,面对自己栽种的双温树有感而发。从诗中“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等句推测,当时诗人可能身处异乡或官场之中,心中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现实环境的感慨。他借对双温树的描绘和叮嘱,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志向,或许是在表达对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