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
鳞蹙翠光抽璀璨, 腹连金彩动弯环。
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
知尔全身护昆阆,不矜挥尾在常山。
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
鳞蹙翠光抽璀璨, 腹连金彩动弯环。
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
知尔全身护昆阆,不矜挥尾在常山。
带有美丽花纹的灵蛇如同系着绶带般降临,像尺蠖一样弯曲、像螭龙一样盘绕,神态悠闲地环顾四周。
它紧缩的鳞片闪耀着翠绿的光彩,迸发出璀璨的光芒,腹部连接着金色的彩纹,身体弯曲成环时光彩流动。
想必它已在风雷之后完成了蜕骨蜕变,怎会效仿那些在草莽之间衔珠的凡蛇?
知道你全身心保护着昆仑仙境,不会在常山炫耀自己挥尾的本领。
1. 李绅,唐朝诗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悯农》等。
2.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3.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将灵蛇的弯曲比作蠖屈螭盘)、拟人(赋予灵蛇“顾视闲”“不矜”等人类的神态和品格)。
4. 古代诗词中常以动物象征某种品格,此诗中的灵蛇象征着不凡、高尚、不事张扬的品格。
5. “蜕骨风雷后”反映了古人对蛇蜕皮的认知,认为这一过程与自然现象风雷有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想象。
《灵蛇见少林寺》是一首充满意境的咏物诗。我们首先从字面去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灵蛇形象,它有着美丽的花纹,姿态优雅,光彩夺目。接着,要深入体会诗人赋予灵蛇的深层含义。
诗人通过对灵蛇蜕变后不与凡蛇为伍,反而默默守护仙境的描写,实则是在表达自己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赏析时,要注意诗中的对比手法,将灵蛇与草莽间衔珠的凡蛇对比,突出灵蛇的不凡。同时,结合李绅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诗人为何会借灵蛇来抒发情感。
另外,诗中的一些典故和传统文化知识,如“昆阆”所代表的仙境文化,“螭”等神兽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把握,能更全面地领略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灵蛇的形象与气质。首联通过“琐文结绶”“蠖屈螭盘”等词语,细致地刻画了灵蛇的外形和姿态,“顾视闲”则赋予灵蛇悠然的神态。颔联进一步描写灵蛇的色彩,“鳞蹙翠光抽璀璨,腹连金彩动弯环”,将灵蛇的光彩照人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感极强。
颈联和尾联则升华了灵蛇的形象,“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体现出灵蛇的不凡,它经历了风雷蜕变,不屑于与凡蛇为伍;“知尔全身护昆阆,不矜挥尾在常山”更是赋予灵蛇守护仙境的神圣使命,突出其不事张扬、品格高尚的特点。全诗借灵蛇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赞美。
李绅是唐朝诗人,曾经历过宦海沉浮。少林寺作为佛教名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圣的氛围。此诗可能是李绅在游览少林寺时,见到与灵蛇相关的景象或听闻相关传说后有感而发。当时佛教在社会中影响深远,诗人或许借灵蛇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怀,或是对少林寺神圣氛围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