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
见江不得亲,不如波上鸥。
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
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
见江不得亲,不如波上鸥。
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
高耸秀丽的白云榭,下面有清澈的江水流动。
能看见江水却不能亲近它,还不如那江面上的鸥鸟。
有了这座江榭才能看见江水的美景,没有这江榭,就像没有了能欣赏美景的双眼。
1. 姚合,唐代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风清苦闲适,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
2. 组诗,是指由多首诗组成的一组诗,这些诗围绕同一主题或在同一背景下创作,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题金州西园九首》便是一组描绘金州西园景色的组诗。
3. 借景抒情,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此诗中,诗人通过描写江榭和江水,表达了对江景的喜爱与不能亲近江水的遗憾。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的内容,它是姚合《题金州西园九首》中的一篇,聚焦于江榭和江水这两个核心元素。
开篇两句“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像一幅素描画,简单几笔就把江榭的形态和江水的状态呈现出来,让我们能想象出那秀丽的江榭矗立在清江之上的景象。这是在为我们营造一个具体的场景。
接着“见江不得亲,不如波上鸥”,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能看见江却无法亲近的处境,与可以自由在江上活动的鸥鸟作比,很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遗憾。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因不能亲近喜爱之物而产生的微妙情绪。
最后“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这句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江榭对于欣赏江景来说是多么重要。就像我们看风景需要合适的角度一样,江榭给了诗人观赏清江的绝佳视角,让他能领略到江水的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平实,却把观景时的感受表达得真切动人,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厚情感。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一些特点,以及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这首诗围绕江榭与江水展开,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着巧妙的意趣。首句“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江榭的挺拔和江水的清澈,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见江不得亲,不如波上鸥”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江面上的鸥鸟对比,流露出不能亲近江水的遗憾之情,视角独特,富有生活气息。
末句“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则点明了江榭的重要性,认为江榭是欣赏江景的关键,没有江榭,就如同失去了欣赏美景的眼睛,突出了江榭与江景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体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珍视。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题金州西园九首》是他在金州(今陕西安康)任职期间,游览当地西园时所作的组诗,此为其中一首。当时诗人可能在闲暇之时登上江榭,眺望江水,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江景的喜爱以及观景时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