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州西园九首。江榭

姚合 〔唐朝〕

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

见江不得亲,不如波上鸥。

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高耸秀丽的白云榭,下面有清澈的江水流动。

能看见江水却不能亲近它,还不如那江面上的鸥鸟。

有了这座江榭才能看见江水的美景,没有这江榭,就像没有了能欣赏美景的双眼。

1. 姚合,唐代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其诗风清苦闲适,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

2. 组诗,是指由多首诗组成的一组诗,这些诗围绕同一主题或在同一背景下创作,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题金州西园九首》便是一组描绘金州西园景色的组诗。

3. 借景抒情,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此诗中,诗人通过描写江榭和江水,表达了对江景的喜爱与不能亲近江水的遗憾。

  •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这里形容江榭的挺拔秀丽。
  • 白云榭:指建在金州西园的一座名为“白云榭”的亭榭。
  • 清江:清澈的江水。
  • :亲近、接近。
  • 波上鸥:江面上的鸥鸟。
  • 双眸:双眼,这里指欣赏美景的视角和能力。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这首诗的内容,它是姚合《题金州西园九首》中的一篇,聚焦于江榭和江水这两个核心元素。

开篇两句“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像一幅素描画,简单几笔就把江榭的形态和江水的状态呈现出来,让我们能想象出那秀丽的江榭矗立在清江之上的景象。这是在为我们营造一个具体的场景。

接着“见江不得亲,不如波上鸥”,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能看见江却无法亲近的处境,与可以自由在江上活动的鸥鸟作比,很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遗憾。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因不能亲近喜爱之物而产生的微妙情绪。

最后“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这句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江榭对于欣赏江景来说是多么重要。就像我们看风景需要合适的角度一样,江榭给了诗人观赏清江的绝佳视角,让他能领略到江水的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平实,却把观景时的感受表达得真切动人,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厚情感。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一些特点,以及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这首诗围绕江榭与江水展开,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着巧妙的意趣。首句“亭亭白云榭,下有清江流”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江榭的挺拔和江水的清澈,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见江不得亲,不如波上鸥”一句,诗人将自己与江面上的鸥鸟对比,流露出不能亲近江水的遗憾之情,视角独特,富有生活气息。

末句“有榭江可见,无榭无双眸”则点明了江榭的重要性,认为江榭是欣赏江景的关键,没有江榭,就如同失去了欣赏美景的眼睛,突出了江榭与江景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体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珍视。

姚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题金州西园九首》是他在金州(今陕西安康)任职期间,游览当地西园时所作的组诗,此为其中一首。当时诗人可能在闲暇之时登上江榭,眺望江水,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江景的喜爱以及观景时的独特感受。

作者信息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490名句数量: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