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魂不复游,台亦似荒丘。
一径草中出,长江天外流。
暝烟寒鸟集,残月夜虫愁。
愿得生禾黍,锄平恨即休。
吟魂不复游,台亦似荒丘。
一径草中出,长江天外流。
暝烟寒鸟集,残月夜虫愁。
愿得生禾黍,锄平恨即休。
贾岛的诗魂已不再游历人间,他曾经吟诗的高台也变得像荒丘一样。
一条小路从草丛中延伸而出,长江水向天边流淌而去。
黄昏的烟雾中,寒冷的鸟儿聚集在一起;残缺的月光下,夜晚的虫儿也似有愁绪。
只希望这里长出禾苗黍谷,将这吟诗台锄平,心中的遗憾也就消除了。
1. 贾岛:中唐时期诗人,以苦吟著称,注重诗句的锤炼,代表作有《题李凝幽居》等,“推敲”一词便源于他的创作经历。
2. 张乔:晚唐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羁旅愁思等内容,风格清新自然。
3. 律诗:此诗为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一径草中出,长江天外流”“暝烟寒鸟集,残月夜虫愁”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
4. 意象:诗中“荒丘”“寒鸟”“残月”“夜虫”等意象常用来表达凄凉、伤感的情感,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
《题贾岛吟诗台》是一首充满凭吊之情的五言律诗。诗人张乔通过对贾岛吟诗台如今荒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切怀念。
开篇两句直接点出核心情感,贾岛的诗魂已去,曾经的吟诗台沦为荒丘,简单的话语中满是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诗人描绘了吟诗台周围的环境,小路隐于草丛,长江流向天际,这些景象既展现了此地的荒凉,又暗示了时光的无情。黄昏时分的景物描写更是将这种凄凉氛围推向高潮,寒鸟、残月、夜虫,无一不在烘托诗人内心的愁绪。
最后,诗人希望将吟诗台锄平种上庄稼来消除遗憾,这一看似矛盾的想法,其实是他内心深沉情感的独特表达。整首诗情景结合,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既体现了律诗的格律之美,又将对贾岛的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前辈的敬仰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联“吟魂不复游,台亦似荒丘”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贾岛已逝去,吟诗台也变得荒凉,奠定了全诗伤感、怅惘的基调。
颔联“一径草中出,长江天外流”描绘了吟诗台周围的景色,小路从草丛中穿出,长江流向天边,既有眼前实景的勾勒,又暗含着时光流逝、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意境开阔又带着一丝苍凉。
颈联“暝烟寒鸟集,残月夜虫愁”以黄昏时分的烟雾、聚集的寒鸟、残缺的月亮和悲鸣的夜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情景交融,感染力强。
尾联“愿得生禾黍,锄平恨即休”则将情感推向极致,诗人希望吟诗台长出庄稼,将其锄平,以此来消解心中的遗憾,这种看似决绝的想法,实则蕴含着对贾岛深深的怀念和对其身后寂寞的痛惜,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
贾岛是中唐著名的苦吟诗人,以“推敲”的典故闻名后世。张乔作为晚唐诗人,可能对贾岛的诗歌成就和创作精神十分敬仰。此诗是张乔游览贾岛曾经吟诗的高台时所作,当时贾岛已去世多年,吟诗台也已荒废,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凭吊之作,表达对贾岛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