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经乱世,相遇一开颜。
得句禅思外,论交野步间。
举朝无旧识,入眼只青山。
几度斜阳寺,访君还独还。
白衣经乱世,相遇一开颜。
得句禅思外,论交野步间。
举朝无旧识,入眼只青山。
几度斜阳寺,访君还独还。
身穿白衣的我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代,与你相遇才露出一丝喜悦。
在禅思之外获得诗句,在野外漫步时探讨交情。
满朝官员中没有旧日的相识,映入眼中的只有青翠的山峦。
多次在夕阳西下时来到寺庙,拜访你之后又独自返回。
1. 晚唐诗歌:李咸用是晚唐诗人,晚唐诗歌多反映社会动荡、个人愁苦等内容,此诗体现了晚唐诗歌的时代特征。
2. “酬”体诗:以诗相酬答是古代文人交往的常见方式,“酬蕴微”即表示这首诗是为回应蕴微而作。
3. 意象运用:诗中“青山”“斜阳”“寺”等意象,不仅是自然或场景的描绘,还承载着诗人的情感,青山象征着宁静、自然,斜阳和寺庙则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4. 白衣:在古代文化中,“白衣”常代指平民百姓或未做官的人,了解这一文化常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身份和心境。
《酬蕴微》是晚唐诗人李咸用写给友人蕴微的一首酬答诗。我们先从题目入手,“酬”字表明了这首诗的性质是回应友人,这在古代文人交往中是很常见的。
再看诗句内容,首联交代了背景和相遇的喜悦,乱世之中,诗人作为一介平民,能与友人相遇,内心的愉悦可想而知。颔联描写了与友人的交往日常,在禅思之外创作诗句,在野外散步时交流感情,这样的交往充满了文人雅士的情趣,也显得十分纯粹。
颈联则转向诗人自身的境遇,在朝廷中没有旧识,说明诗人可能不善官场交际或者在官场中较为孤立,而“入眼只青山”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关注,这既可能是对现实的无奈逃避,也可能是他真心喜爱自然的表现。
尾联通过描绘多次在夕阳下拜访友人后独自返回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同时也带有一丝孤独感。整首诗语言平实,却将乱世中的个人感受、友情等表达得十分真切,让我们能感受到晚唐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理解这首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晚唐诗歌的特点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这首诗开篇“白衣经乱世,相遇一开颜”,点明了诗人在乱世中的身份和与友人相遇的喜悦,在动荡的背景下,这份相遇的喜悦更显珍贵。
“得句禅思外,论交野步间”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交往的情景,在禅思之外寻得诗句,在野外漫步时畅谈交情,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与闲适,也体现了二人交往的纯粹。
“举朝无旧识,入眼只青山”则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独感,没有旧友相识,唯有青山入眼,既写出了现实的无奈,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或许是一种对世俗官场的疏离。
最后“几度斜阳寺,访君还独还”,以多次在夕阳下到寺庙拜访友人,之后独自返回的情景作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情谊的深厚,以及在乱世中这份情谊的难得。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个人境遇、友情与乱世背景巧妙融合,耐人寻味。
李咸用是晚唐诗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政治腐败。从诗中“白衣经乱世”可以看出诗人经历了乱世。此诗是诗人为酬答友人蕴微而作,可能是在与友人相遇、交往之后,感慨于乱世中的情谊以及自身的境遇而创作的。当时诗人可能处于未仕状态,在朝廷中没有熟人,更多地寄情于自然和与友人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