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泉寺绝顶

方干 〔唐朝〕

未明先见海底日,良久远鸡方报晨。

古树含风长带雨, 寒岩四月始知春。

中天气爽星河近,下界时丰雷雨匀。

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去来人。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天还未亮就先看见了从海底升起的太阳,过了很久远处的鸡才报晓。

古老的树木裹挟着风,常常带着雨水,寒冷的岩石到了四月才感受到春天。

山顶的天空清朗,星河仿佛很近,山下人间年成丰熟,雷雨均匀。

前后多次登临此山,思绪无穷无尽,每年都变换着来来往往的人。

1. 方干:唐代诗人,字雄飞,号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会稽镜湖,终身未仕。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羁旅思乡之情,风格清润小巧。

2. 律诗: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颔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格律特点。

3. 借景抒情:诗歌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龙泉寺绝顶的日出、古树、寒岩、星河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4. 对比手法:首联中“未明先见海底日”与“良久远鸡方报晨”形成对比,突出了山顶地势高的特点;颈联中“中天”的景象与“下界”的情景对比,展现了不同层面的景致。

  • 未明:天还没有亮。
  • 海底日:指从海平面升起的太阳,此处形容在山顶看到日出极早,仿佛从海底升起。
  • 良久:过了很长时间。
  • 远鸡:远处的鸡。
  • 报晨:报晓,早晨鸡叫。
  • 含风:裹挟着风。
  • 长带雨:常常带着雨水。
  • 寒岩:寒冷的岩石,指山上寒冷的地方。
  • 中天:天空之中,此处指山顶的天空。
  • 气爽:空气清爽。
  • 星河:银河。
  • 下界:指山下的人间。
  • 时丰:年成丰熟,时局丰收。
  • 雷雨匀:雷雨均匀,指气候适宜。
  • 登临:登山临水,指登上山顶。
  • 思无尽:思绪没有穷尽。
  • 改换:更换,变换。
  • 去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题龙泉寺绝顶》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经典七言律诗,通过对龙泉寺山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感悟。

开篇两句,诗人便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山顶观日出的早,“未明先见海底日”让人感受到山顶地势之高,仿佛与天相接,而“良久远鸡方报晨”则从侧面烘托出这种高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接着看三、四句,“古树含风长带雨,寒岩四月始知春”,这两句描绘了山上的环境。古树在风雨中更显沧桑,寒岩到四月才迎来春天,这既写出了山间气候的寒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自然的生命力,古树历经风雨依然挺立,寒岩虽晚但终究会迎来春天。

再看五、六句,诗人将目光从山上的具体景物转向更广阔的天地,“中天气爽星河近”写出了山顶天空的清朗高远,星河仿佛就在眼前,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下界时丰雷雨匀”则描绘了山下人间的美好景象,年成丰收,雷雨均匀,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最后两句“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去来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多次登临的经历,思绪万千,而每年来来往往的人不同,更是引发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让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龙泉寺绝顶的奇丽风光,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这首诗描绘了龙泉寺绝顶的独特景致与诗人的登临之感,意境开阔,情感深沉。

首联“未明先见海底日,良久远鸡方报晨”,以极早看到日出与远处鸡叫较晚对比,突出了山顶地势之高,视野之开阔,给人以新奇之感。

颔联“古树含风长带雨,寒岩四月始知春”,描写山上的景物,古树在风雨中屹立,寒冷的岩石到四月才迎来春天,既展现了山间气候的寒凉与独特,也暗含着一种坚韧之感。

颈联“中天气爽星河近,下界时丰雷雨匀”,将视角从山上扩展到山下,山顶天空清朗,星河仿佛触手可及,山下则年丰雨匀,一派祥和,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间的细致观察。

尾联“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去来人”,由景生情,诗人多次登临,思绪万千,感叹每年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变换,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怅惘之情,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写景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将山顶的奇景与诗人的感慨完美结合,耐人寻味。

方于是唐代后期的诗人,以隐居生活为主,多写山水田园、隐逸情趣之作。《题龙泉寺绝顶》是他游览龙泉寺山顶时所作。龙泉寺多位于山林之中,地势较高,诗人登上绝顶,感受山间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晨昏变化,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诗,记录下登临所见所感,既描绘了山顶的奇异景色,也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作者信息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古诗数量:373名句数量: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