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不合到心中,把得君诗意亦同。
水馆酒阑清夜月, 香街人散白杨风。
长绳系日虽难绊,辨口谈天不易穷。
世事自随蓬转在,思量何处是飞蓬。
旧游不合到心中,把得君诗意亦同。
水馆酒阑清夜月, 香街人散白杨风。
长绳系日虽难绊,辨口谈天不易穷。
世事自随蓬转在,思量何处是飞蓬。
往昔的游历本不该再在心中浮现,拿起你的诗读来,情怀与我竟是相同。
水边馆舍里宴饮已尽,清冷的夜空中悬挂着明月;繁华的街道上人已散去,只余下白杨树叶在风中作响。
即便用长长的绳子想要系住太阳,也难以留住时光;纵然有能言善辩的口才谈论天下事,也难以把世事说尽。
世间的事情自然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沉思默想,不知何处才是这飞蓬的归宿。
1. 罗隐,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字昭谏,其诗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语言通俗泼辣,自成一格。
2. "酬"是古诗中常见的诗题用语,指以诗文回赠,类似的还有"和""答"等,如"和诗""答友人"。
3. "长绳系日"是中国古代著名典故,常被文人用于诗歌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挽留时光的愿望。
4. 古诗中常用自然景物作为意象来寄托情感,如本诗中的"清夜月""白杨风""飞蓬"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5. 晚唐诗歌往往带有较为浓厚的感伤色彩,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坎坷,本诗便是这一特点的体现之一。
《酬黄从事怀旧见寄》是晚唐诗人罗隐的一首酬答诗,是作者收到友人黄从事的怀旧诗后所作。我们先来了解诗的大致意思,开篇两句说往昔的游历本不该再想起,可拿起友人的诗,却发现彼此的心境是一样的,一下子就点明了两人在怀旧情感上的共鸣。
接着看中间两联,这部分是全诗的重点。"水馆酒阑清夜月,香街人散白杨风",这两句描绘了两幅画面,水边馆舍宴饮结束后,清冷的月光洒下;繁华的街道上人群散去,只剩下白杨在风中摇曳作响。这些景象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透着一种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凄凉感。而"长绳系日虽难绊,辨口谈天不易穷",则是作者的议论,用"长绳系日"的典故告诉我们,时光是留不住的,再能言善辩,也说不尽这复杂的世事,这里面满是对时光和世事的无奈。
最后两句"世事自随蓬转在,思量何处是飞蓬",作者把世事比作随风转动的蓬草,把自己比作不知归宿的飞蓬,生动地表达了在动荡的社会中,人生漂泊不定、前途迷茫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围绕"怀旧"展开,将对往昔的回忆、对时光的感叹、对世事的思索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怅惘融合在一起,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很能体现晚唐诗歌的感伤风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开篇便点出与友人在怀旧情感上的共鸣,"旧游不合到心中,把得君诗意亦同",简洁直白地表达了收到友人诗作后,往昔的记忆涌上心头,且与友人的心境相通,为全诗奠定了怀旧感伤的基调。
中间两联通过写景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情感。"水馆酒阑清夜月,香街人散白杨风",选取了水边馆舍宴罢后的清夜明月、繁华街道人散后的白杨风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既是对往昔场景的回忆,也暗含着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长绳系日虽难绊,辨口谈天不易穷",以"长绳系日"的典故感叹时光难以挽留,以"辨口谈天不易穷"感慨世事复杂多变,难以说尽,将对时光和世事的无奈之情表达得十分深刻。
尾联"世事自随蓬转在,思量何处是飞蓬",以"蓬转"和"飞蓬"为喻,形象地写出了世事的漂泊不定和自己身如飞蓬、不知归宿的迷茫与怅惘,收束全诗,余味悠长。整首诗情景交融,将怀旧之情、人生感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
罗隐是晚唐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试不第,辗转各地,历经沧桑。这首诗是他为酬答友人黄从事寄来的怀旧诗作而作。从诗中内容来看,黄从事的诗引发了罗隐对往昔游历的回忆,两人在怀旧的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当时罗隐可能正处于漂泊之中,面对世事变迁和人生的不确定性,心中充满了感慨,便借这首诗抒发自己对过往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