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荆南从事之岳州

吴融 〔唐朝〕

秋拂湖光一镜开,庾郎兰棹好徘徊。

遥知月落酒醒处,五十弦从波上来。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秋日的清风拂过湖面,湖水像一面镜子般展开,您乘坐着精美的兰舟,正好可以从容徘徊欣赏。

遥想当月亮西沉、您从醉梦中醒来之时,仿佛能听到那如泣如诉的瑟声从水波之上悠悠传来。

1.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多表达诗人对友人、亲人离别时的不舍、祝福、牵挂等情感,此诗即为典型的送别诗。

2. 用典与代称:诗中"庾郎"是对友人的美称,运用了历史人物代指的手法;"五十弦"代指瑟,属于乐器代称,丰富了诗歌的表达。

3.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秋日湖景与友人乘舟之景,后两句虚写友人月夜酒醒听乐的情景,虚实结合使诗歌意境更丰富,情感表达更含蓄。

4. 感官描写:诗中"湖光"是视觉描写,"五十弦"相关内容是听觉想象,通过多感官结合,让读者更易身临其境。

5. 吴融:晚唐诗人,其诗风格清新俊爽,多关注现实与个人情感,在晚唐诗坛有一定地位。

  • 荆南从事:指在荆南节度使幕府任职的官员,此处为诗人送别的对象。
  • 岳州:古代地名,在今湖南岳阳一带,境内有著名的洞庭湖。
  • 一镜开:形容湖面像一面镜子一样展开,十分平静清澈。
  • 庾郎:原指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此处为美称送别对象,有才华出众之意。
  • 兰棹:指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桨,代指华美的船。
  • 徘徊:指在湖面上悠闲地往来航行。
  • 五十弦:指瑟,古代一种弦乐器,传说有五十根弦,其音悲怨,此处代指音乐。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吴融的《送荆南从事之岳州》。这是一首充满美感的送别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

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整体脉络。诗人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日洞庭湖的美景,湖面像镜子一样铺开,这是送别友人时眼前的景色。接着,诗人称呼友人"庾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尊重与赞美,也暗示了友人如同古代才子一般有风采。然后,诗人想象友人乘舟在湖上悠闲漫游的情景,体现出对友人此行能欣赏美景的欣慰。

再看后两句,这是整首诗的妙笔所在。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不舍,而是想象友人在月夜酒醒后,能听到从水波中传来的瑟声。这不仅写出了岳州的宁静美好,更传递出一种含蓄的情感——即使分别,友人也能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旅途,而诗人的思念也仿佛随着这悠扬的乐声,陪伴在友人身边。

从写作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技巧,实景与想象相互映衬,让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诗中的比喻和代称也很有特色,"一镜开"生动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五十弦"则让我们联想到悠扬的音乐,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没有浓烈的悲伤,而是将送别之情融入到清新优美的景致和悠远的想象中,让我们感受到晚唐诗歌含蓄蕴藉的独特魅力,也体会到古人送别时复杂而细腻的情感。

全诗以写景起笔,"秋拂湖光一镜开"一句,寥寥数字便勾勒出秋日洞庭湖的澄澈平静,"一镜开"的比喻生动形象,展现出湖面开阔明亮之景,给人以清新之感。

第二句"庾郎兰棹好徘徊",既点出送别对象,又以"庾郎"称之,暗含对友人的赞赏;"兰棹"与"徘徊"则营造出友人乘舟漫游、悠然自得的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友人能欣赏如此美景的欣慰。

后两句"遥知月落酒醒处,五十弦从波上来",由眼前之景转入想象,诗人设想友人在月夜酒醒之后,能听到仿佛从水波中传来的悠扬瑟声。此句以虚写实,赋予画面以听觉元素,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氛围,既写出了岳州的美好,又暗含对友人旅途惬意的想象,将送别之情融入优美的景致与想象之中,余味悠长。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将送别时的不舍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晚唐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

吴融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怀。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当为诗人送别友人前往岳州任职时所作。岳州地处洞庭湖畔,风光秀丽,诗人借描绘当地秋日湖景,表达对友人此行的美好祝愿与不舍之情。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但文人之间的交游唱和依然频繁,送别诗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此诗即体现了这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的情感交流。

作者信息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古诗数量:329名句数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