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柏

吴融 〔唐朝〕

不得月中桂,转思陵上柏。

闲取画图看,烦纡果冰释。

桂生在青冥,万古烟雾隔。

下荫玄兔窟,上映嫦娥魄。

圆缺且不常,高低图难测。

若非假羽翰,折攀何由得。

天远眼虚穿,夜阑头自白。

未知陵上柏,一定不移易。

有意兼松茂,无情从麝食。

不在是非间,与人为愤激。

他年上缣素,今日悬屋壁。

灵怪不可知,风雨疑来逼。

明朝归故园,唯此同所适。

回首寄团枝,无劳惠消息。

1. 古诗译文 5. 知识点 2. 古诗注解 6. 讲解 4. 古诗赏析 3. 创作背景

得不到月宫中的桂树,转而思念陵墓上的柏树。

闲暇时取出这幅画观赏,心中的忧愁烦闷果然如冰雪般消融。

桂树生长在高远的天空,被万古以来的烟雾阻隔。

它向下遮蔽着月兔的洞窟,向上映照著嫦娥的身影。

月亮的圆缺尚且没有定数,桂树的高低也难以揣测。

如果不是凭借翅膀,又怎能折取攀援得到它呢。

天空遥远,望眼欲穿也难以看到,夜深人静时,只能空自白头。

却不知那陵墓上的柏树,坚定不移,不曾改变。

它有意与松树一同茂盛生长,坦然接受麝香鹿的啃食也无动于衷。

不介入世间的是非纷争,却能让人心中产生愤激之情。

往年被画在细绢上,如今悬挂在屋壁之间。

画中的柏树仿佛有不可知晓的灵怪之气,让人感觉风雨即将逼近。

明天回到故乡,只有这幅画能与我一同前往。

回头遥寄这画中柏树枝,无需劳烦你再送来消息。

题画诗:是一种以绘画为题材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绘、赏析,表达自己的情感、见解或志向。吴融的这首《题画柏》就是典型的题画诗,围绕画中的柏树展开。

象征手法:诗中用月中桂象征虚幻、难以触及的事物,用陵上柏象征坚定、稳定的品格,使抽象的情感和品格变得具体可感。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时期的诗歌往往带有较为浓厚的感伤情绪和对现实的反思,吴融的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描绘寄托个人情怀。

古代文化意象:月中桂、嫦娥、玄兔等都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了解这些意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 月中桂:传说中生长在月亮上的桂树,常被视为高洁、珍贵的象征。
  • 陵上柏:生长在陵墓上的柏树,柏树常象征着坚韧、长久。
  • 烦纡:忧愁烦闷的情绪。
  • 冰释:像冰一样消融,比喻疑虑、愁绪等消失。
  • 青冥:高远的天空。
  • 玄兔窟: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玉兔,故以玄兔代指月亮。
  • 嫦娥魄:嫦娥的身影,嫦娥是传说中住在月宫中的仙女,这里代指月亮。
  • 羽翰:翅膀,代指飞翔的能力。
  • 夜阑:夜深,夜将尽之时。
  • 一定不移易:坚定不移,不改变。
  • 兼松茂:与松树一同茂盛生长。
  • 从麝食:听任麝香鹿啃食。
  • 缣素:细绢,古代常用来作画。
  • 灵怪:神奇鬼怪,这里指画中柏树的神韵奇特。
  • 故园:故乡。
  • 同所适:一同前往目的地。
  • 团枝:指画中的柏树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吴融的《题画柏》。首先,我们通读诗歌,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走向。诗歌开头说“不得月中桂,转思陵上柏”,这里诗人为什么从月中桂转到陵上柏呢?因为月中桂高远难及,追求它只会让人徒劳无功,而陵上柏却有着不同的特质。

我们再看对月中桂和陵上柏的具体描写。月中桂“生在青冥,万古烟雾隔”,还和月亮的圆缺相关,变化不定,难以捉摸。而陵上柏“一定不移易”,不被外界的是非所扰,哪怕被麝鹿啃食也依然坚定。这两种事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

作为一首题画诗,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画中的柏树,更是借柏树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晚唐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可能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烦恼,而画中的柏树那种坚定、沉稳的品格,正是诗人所向往的。最后“明朝归故园,唯此同所适”也体现出诗人对这种品格的珍视,愿意带着这份精神寄托回到故乡。

学习这首诗,我们要体会其中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借物抒怀的手法,同时也可以了解晚唐诗歌的一些特点和古代文化意象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构思巧妙,先从月中桂入手,写其高远难及、变幻不定,让人追求不得而徒增烦恼,为下文写陵上柏做铺垫。接着笔锋一转,描绘陵上柏的坚定不移、不涉是非,与月中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柏树的可贵品格。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将月中桂的虚幻难求和陵上柏的坚实稳定对比,前者象征着不切实际的追求,后者则象征着坚定的品格和内心的坚守。诗人借对画中柏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品格的推崇,以及在乱世中坚守自我的愿望。

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意。如“一定不移易”直白地写出柏树的坚定,“不在是非间,与人为愤激”则赋予柏树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引发读者思考。全诗情感真挚,从对月中桂的向往到对陵上柏的赞赏,情感过渡自然,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转变与追求。

吴融是晚唐诗人,其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诗人往往在作品中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志向。《题画柏》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画中柏树的描绘与思考,表达自身的心境。当时诗人可能仕途不顺或内心充满忧愁,在观赏画中柏树时,被其坚韧不拔的品格所触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借柏抒怀,表达对这种坚定品格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中一些虚幻追求的反思。

作者信息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古诗数量:329名句数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