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歌

戚夫人 〔汉朝〕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儿子啊,你已经被封为王;可母亲我,却沦为了奴隶。从早到晚一直舂米,劳作到傍晚,常常感觉自己离死亡很近。

1. 了解汉朝宫廷斗争的历史背景。

2. 学习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反映的社会现实。

  • 子为王:指戚夫人之子刘如意被封为赵王。
  • 母为虏:指戚夫人自己被吕后囚禁,成为奴隶。
  •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这首《春歌》是戚夫人在困境中发出的悲叹。从历史背景来看,它反映了封建宫廷中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戚夫人曾经深得刘邦宠爱,儿子也被封为王,但刘邦死后,她失去了依靠,沦为吕后的阶下囚。从诗歌本身来看,它的艺术价值在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每一句都充满了无奈和痛苦,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戚夫人的悲惨命运。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研究汉朝的宫廷文化和女性地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短短四句,将戚夫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子为王,母为虏”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她命运的巨大落差。“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则生动地描绘出她劳作的艰辛和对死亡的恐惧。整首诗充满了哀怨和绝望,让人感受到了封建宫廷斗争的残酷。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她生下儿子刘如意,刘邦曾多次想改立如意为太子。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握了大权,她先将戚夫人囚禁起来,让她舂米。戚夫人在痛苦绝望中创作了这首《春歌》。

作者信息
戚夫人

戚夫人,汉高祖宠姬,后为吕后加害。

古诗数量:2名句数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