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少年时很少接触世俗人事,所喜好的是研读六经。渐近四十岁,却长久停留仕途无所成就。终究是坚守着固穷的气节,饱经了饥寒的折磨。破旧的房屋承受着悲风的吹打,荒草遮蔽了前庭。披着粗布衣服长夜独坐,盼着晨鸡报晓却迟迟未鸣。像孟公那样的知己如今不在,我的情怀终究只能被压抑。
1.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2. 《饮酒》是陶渊明的一组诗,共二十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3. 固穷节是儒家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君子即使处于穷困的境地,也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人生理想。
4. 六经是儒家经典的统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这首诗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坚守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回忆自己少年时的志向和中年时的不得志,流露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绪。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是选择了坚守固穷的气节,过着贫困而自由的生活。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写了自己贫困的生活状况,但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两句,诗人感叹知己难求,自己的情怀无人理解,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风格。
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感慨。前四句,诗人回忆自己少年时的志向和中年时的不得志,流露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绪。"竟抱固穷节"以下六句,诗人描写了自己贫困的生活状况,但依然坚守着固穷的气节,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两句,诗人感叹知己难求,自己的情怀无人理解,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风格。
这首诗是陶渊明晚年所作。此时他已归隐多年,生活贫困,但依然坚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节操。诗中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和感慨,以及对世俗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坚持。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官场黑暗腐败,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了归隐田园,过着清苦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和思想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