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羊长史并序

陶渊明 〔魏晋〕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

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小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我生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常常感慨怀念黄帝、虞舜的时代。要了解千载之前的事情,全靠古人遗留的书籍。古代圣贤留下的遗迹,都在中原地区。我怎会不想去那里游览观赏,只可惜山川阻隔难以跨越。如今九州刚刚统一,我正打算整理船只车马前去。听说你要先一步前往,可惜我抱病在身不能与你一同前往。如果路过商山,请你为我稍作停留。多多问候绮里季和角里先生,他们的精神如今怎样了呢?紫芝还有谁去采摘,那深谷想必早已荒芜。富贵之人难免会有祸患,贫贱之交却能带来欢乐。心中的歌谣萦绕,可惜人与事相违,命运也变得疏远。我心怀感慨历经数代,话虽说完但心意仍未舒畅。

1.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饮酒》等。

2.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隐居在商山的隐士,分别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他们因避秦乱而隐居商山,刘邦曾多次邀请他们出山,但都被拒绝。后来,刘邦想要废太子刘盈,吕后采用张良的计策,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看到太子有这样的人才辅佐,便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3. 东晋时期,政权内部斗争激烈,同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局势动荡不安。刘裕北伐是东晋时期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左军羊长史:左将军的长史羊松龄。长史,官名。
  • 衔使:奉命出使。秦川: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 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年。
  • 黄虞:黄帝和虞舜,传说中的上古圣君。
  • 中都:指中原地区。
  • 九域:九州,这里指全国。甫:刚刚。一:统一。
  • 逝将:将要。理舟舆:整理船只车马,指准备出行。
  • 负疴:抱病。
  •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 绮与角:指“商山四皓”中的绮里季和角里先生。
  • 精爽:精神。
  • 紫芝:一种菌类植物,“商山四皓”曾作《紫芝歌》。
  • 驷马:指富贵之人。贳(shì)患:免去祸患。
  • 交娱:交往的乐趣。
  • 清谣:指心中的歌谣。
  • 人乖:人与事相违。运见疏:命运变得疏远。
  • 拥怀:心怀感慨。

这首《赠羊长史并序》是陶渊明赠给友人羊松龄的一首诗。从内容上看,它包含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思考。诗的前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圣君时代的向往,这种向往源于他对现实的不满。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东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百姓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追慕,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社会的渴望。“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说明诗人重视历史,希望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了中原地区的圣贤遗迹和自己不能前往的遗憾。“九域甫已一”暗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有所好转,东晋收复了部分失地,这让诗人看到了希望。然而,他抱病不能与羊长史同行,只能寄托于友人。请友人路过商山时问候“商山四皓”,这不仅仅是对古人的怀念,更是对一种高洁品格的敬仰。“商山四皓”在乱世中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精神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他认为富贵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可能会带来祸患。而贫贱之交的情谊,才是最珍贵的。这与他一贯的田园生活理念相契合,他远离官场,安于贫贱,享受着与友人交往的乐趣。

诗的结尾,“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感慨。尽管他有很多话想说,但却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这种情感的抒发,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沉,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古代圣贤时代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感慨。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对上古圣君时代的怀念,认为要了解古代,只能依靠古人的书籍。接着,诗人提到中原地区有圣贤的遗迹,自己虽想去游览,但因山川阻隔未能成行。“九域甫已一”一句,反映了当时东晋收复部分失地的历史背景,诗人也因此有了出行的打算。然而,诗人抱病不能与羊长史同行,只能请他路过商山时,代为问候“商山四皓”。“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则体现了诗人对富贵和贫贱的看法,认为富贵并不能免除祸患,而贫贱之交却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最后,诗人感慨人与事相违,命运疏远,虽有话语却难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风格。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公元 417 年),刘裕伐秦,左将军朱龄石的长史羊松龄奉命出使关中。陶渊明写下这首诗赠送给他。当时,东晋政权内部斗争激烈,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刘裕北伐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收复了部分失地。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对中原地区的向往,以及对古代圣贤的追慕之情。

作者信息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古诗数量:237名句数量: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