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乐

南朝乐府 〔南北朝〕

我情与欢情,二情感苍天。

形虽胡越隔,神交中夜间。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我对情郎的深情,情郎对我的厚意,这两种情感足以感动苍天。虽然你我在空间上像胡地和越地那样相隔遥远,但在深夜里,我们的灵魂却能相互交融。

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多以五言四句为主,善用双关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欢”在南朝乐府民歌中常作为对情人的称呼,体现了当时的语言习惯。“胡越”作为地理名词,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相隔遥远,增添了诗歌的表现力。

  • 欢:南朝乐府民歌中对情人的昵称。
  • 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这里比喻相隔遥远。
  • 神交:指精神上的交往,心意相通。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爱情画面。诗人先点明双方感情的深厚,接着通过空间上的巨大差距来衬托精神上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同时,了解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感受古代青年男女在爱情面前的勇敢和无奈,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这首诗情感真挚动人。开篇“我情与欢情,二情感苍天”,直接抒发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深情厚意,强调这份情感的强烈和纯粹,甚至可以感动上天,给人一种爱情神圣而不可亵渎的感觉。“形虽胡越隔,神交中夜间”则笔锋一转,描述了现实的无奈,两人在空间上相隔甚远,但在精神层面却能在深夜里相互交流,这种灵与肉的分离,更凸显了爱情的坚贞和执着。通过对比现实的距离和精神的交融,将那种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定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是东晋、宋、齐时代的产物。这些民歌多辑录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清商曲辞》里,主要分为吴歌和西曲两类。《平西乐》属于南朝乐府民歌,南朝社会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市民阶层兴起,男女爱情成为当时民歌的重要主题。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挚而又无奈的爱情。

作者信息
南朝乐府

【南朝乐府】南朝乐府主要是东晋、宋、齐时代的民歌。这些民歌经南朝的乐府机关搜集整理、配乐传习,有的还结合舞蹈去演唱,因而得以保留下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南朝入乐的民歌全归入《清商曲》中,并且又分为《神弦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三个部分。《神弦歌》是宗教祭歌,数量极少。《吴声歌曲》是产生于建业(今南京市)附近的民歌,它最初是「徒歌」,后来又配上了管弦的伴奏。《西曲歌》是产生于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一些城市里的民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合在一起约有四百余首。南朝的乐府机构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需要,所以,经他们搜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离别相思的情歌,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思想格调也不够高。形式上一般是五言四句,多用双关隐语和形象的比喻,语言精巧活泼,风格清新秀丽。从艺术特色和对后世作家作品的影响上来说,南朝乐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古诗数量:47名句数量: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