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黄

南朝乐府 〔南北朝〕

湖中百种鸟,半雌半是雄。

鸳鸯逐野鸭,恐畏不成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湖中有各种各样的鸟,一半是雌鸟一半是雄鸟。鸳鸯追逐着野鸭,只怕不能结成双。

南朝乐府是继汉乐府之后,中国古代民歌的又一高峰。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多以爱情为主题。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南朝乐府中也广泛运用,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事物。

  • 百种鸟:指湖中的众多鸟类。
  • 半雌半是雄:说明鸟群中雌雄各占一半。
  • 鸳鸯:一种水鸟,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 野鸭:野生的鸭子。
  • 恐畏:害怕、担忧。

这首《夜黄》是南朝乐府的典型作品。从内容上看,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湖景和鸟禽活动的画面,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以鸟的成双成对来反衬主人公对自身爱情的忧虑,这种情感表达含蓄而动人。从艺术手法上,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学习这首诗,能让我们感受到南朝乐府的独特魅力,以及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复杂情感。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湖中的鸟群,雌雄各半,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后两句中,鸳鸯追逐野鸭,却担心不能成双,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不安与担忧。整首诗以鸟喻人,情感真挚,生动地表现了青年男女在爱情面前的复杂心理。

南朝乐府是南朝时期乐府机关采集整理的民歌,内容多反映爱情生活。《夜黄》这首诗应是南朝民间传唱的情歌,以鸟禽为比兴,表达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担忧。

作者信息
南朝乐府

【南朝乐府】南朝乐府主要是东晋、宋、齐时代的民歌。这些民歌经南朝的乐府机关搜集整理、配乐传习,有的还结合舞蹈去演唱,因而得以保留下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南朝入乐的民歌全归入《清商曲》中,并且又分为《神弦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三个部分。《神弦歌》是宗教祭歌,数量极少。《吴声歌曲》是产生于建业(今南京市)附近的民歌,它最初是「徒歌」,后来又配上了管弦的伴奏。《西曲歌》是产生于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一些城市里的民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合在一起约有四百余首。南朝的乐府机构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需要,所以,经他们搜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离别相思的情歌,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思想格调也不够高。形式上一般是五言四句,多用双关隐语和形象的比喻,语言精巧活泼,风格清新秀丽。从艺术特色和对后世作家作品的影响上来说,南朝乐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古诗数量:47名句数量: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