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吴均 〔南北朝〕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微风轻轻摇曳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雪花从竹帘的缝隙飘落。雪花在空中萦绕飞舞,宛如雾气在旋转;凝结在台阶上,好似落花堆积。看不到杨柳在春天的婀娜多姿,只见到桂枝被白雪覆盖。伤心落泪却无人可以倾诉,这样的相思又有什么益处呢。

1. 吴均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其诗文风格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

2.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对比、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3. 诗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可以作为写作中描写雪景的范例,学习其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

  • 摇:摇曳、晃动。
  • 帘隙:竹帘的缝隙。
  • 萦空:在空中萦绕。
  • 凝阶:凝结在台阶上。
  • 徒:只、仅仅。
  • 零泪:落泪。

这首《咏雪》从写景入手,先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让读者感受到了寒冷与寂静。在描写雪景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雪花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然后,诗人由雪景联想到春天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己此时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和无奈之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感受到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的前两句“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通过“微风”“庭树”“细雪”“帘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姿态比作雾气旋转,把台阶上堆积的雪比作落花堆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与灵动。“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由眼前的雪景联想到春天的杨柳,以乐景衬哀情,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和相思之情。最后两句“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伤心落泪却无人倾诉,相思无果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吴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冬日,诗人触景生情,借雪抒怀。当时他或许正处于孤独寂寞的境地,内心的相思与惆怅无处排遣,于是借对雪景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作者信息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古诗数量:27名句数量: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