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书

朱淑真 〔宋朝〕

一年妙处清明近,已觉春光大半休。

点检芳菲多少在?翠深红浅已关愁。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是清明将至的时候,可我已感觉这大好春光已去了大半。我仔细查看,还有多少花朵留存?那红绿交错的景象反而更添愁绪。

朱淑真是宋代女诗人,她的作品多写个人爱情生活,哀怨惆怅,流露出对不幸婚姻的不满。她与李清照并称“宋代两大女词人”。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会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妙处:美好的地方,这里指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 点检:检查、查看。
  • 芳菲:本指花草香美,这里代指花朵。
  • 翠深红浅:形容绿叶茂密、红花渐稀的暮春景象。

诗的首句点明时间,“一年妙处清明近”,让人原本以为是要赞美清明时节的美好,但紧接着“已觉春光大半休”笔锋一转,流露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第二联“点检芳菲多少在?翠深红浅已关愁”,诗人通过亲自去查看花朵的留存情况,看到绿叶茂密、红花渐稀的景象,心中的愁绪油然而生。这种愁绪不仅仅是对春光的留恋,更可能是对自己命运的悲叹。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景与内心之情巧妙融合,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哀愁。

这首诗以清明将至、春光将逝为背景,通过“点检芳菲”的细节描写,展现出暮春时节的景象。“翠深红浅已关愁”一句,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以景衬情,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和对自身命运的哀愁。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朱淑真生活在南宋时期,她出身仕宦家庭,却婚姻不幸,抑郁而终。这首《春日杂书》可能创作于暮春时节,她看到春光将逝,借景抒情,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感慨。

作者信息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古诗数量:245名句数量: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