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令

邓玉宾 〔元朝〕

道情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

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人这副空皮囊包裹着无穷的俗气,那具干枯的骷髅背负着深重的罪孽。为了儿女用尽了阴谋诡计,为了家产费尽了力气。

1. 元曲是元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叨叨令》是元曲中的一种曲牌名。

2. 邓玉宾是元朝的散曲家,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俗的批判。

3. 比喻是这首曲子的主要修辞手法,通过“空皮囊”“干骷髅”等比喻,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空皮囊:指人的肉体。
  • 千重气:指各种各样的世俗气。
  • 干骷髅:也是指人的肉体,强调其本质的空虚。
  • 拖刀计:本是一种军事计谋,这里指为儿女用尽心思、耍尽手段。
  • 担山力:形容为积累家产付出了极大的力气。

这首《叨叨令》以一种犀利的视角,对世人的世俗行为进行了批判。作者认为人们为了世俗的名利和物质追求,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无尽的烦恼和罪孽之中。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同时,曲子的语言风格独特,幽默中带有讽刺,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

这首曲子以夸张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人的肉体和行为。“空皮囊”“干骷髅”的表述,揭示了人的本质的虚无和渺小。“拖刀计”“担山力”则生动地刻画了人们为了儿女和家产不择手段、竭尽全力的状态。整首曲子语言直白,情感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元朝时期,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文人的地位较低,仕途不顺。邓玉宾创作此曲,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们追逐名利、为世俗琐事奔波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作者信息
邓玉宾

邓玉宾,[元](约公元一二九四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末前后在世,工散曲。《全元散曲》收他小令四首。官同知,散见太平乐府及北宫词记中。太和正音谱评为“如幽谷芳兰”。元·钟嗣成《录鬼簿》称其为"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主要活动或为元世祖至元末(一二九四)--元文宗天历(一三三O)之间。曾官至同知,后"急流中弃官修道"(邓玉宾〔中吕·粉蝶儿〕),远俗离尘,独善苟全,于林泉丘壑间,修心养性,学道求仙。元代诸多文人词家始于仕而终于道,信道慕仙,是为时尚,邓玉宾亦然。自谓"不如将万古烟霞赴一簪,俯仰无惭"。(邓玉宾〔南昌·一枝花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幽谷芳兰"。其曲格调清丽雅...

古诗数量:7名句数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