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查慎行 〔清朝〕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渐远,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万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黄花渡古渡口连接着芦溪,走过萍乡之后道路渐渐平缓。村子里的狗叫声和鸡叫声渐渐远去,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嬉戏。如丝的细雨沾湿了衣服,滋润着大地,万株良苗整齐地从水中冒了出来。这里的风土人情还和湖南很相似,暮春时节处处都能看到人们在耕地劳作。

查慎行是清代诗人,其诗多写旅途见闻、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善用白描手法。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吠犬鸣鸡”是动景,“万剪良苗”是静景,动静相衬,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丝缫细雨”,将细雨比作蚕丝,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的细密。

  • 湘东驿:在今湖南醴陵东。
  • 遵陆:沿着陆路,走陆路。
  • 芦溪:地名,在今江西萍乡东。
  • 萍乡:地名,今属江西。
  • 丝缫(sāo):指春雨如丝,好像从蚕茧中抽出来的丝一样。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这首诗了解清代的乡村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湘东驿到芦溪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田园画卷。首联点明行程,“路渐低”暗示地势的变化。颔联通过“吠犬鸣鸡”“乳鹅新鸭”等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乡村的宁静与生机。颈联“丝缫细雨”“万剪良苗”,将细雨和良苗写得细腻而富有动感,给人以清新的美感。尾联则通过“犹与湖南风土近”,表达了诗人对沿途风土人情的亲切感,同时“春深无处不耕犁”也展现了春天里人们辛勤劳作的景象,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春,自湖南醴陵东的湘东驿,陆行至江西萍乡的芦溪时所作。诗人在旅途中,被沿途的乡村风光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作者信息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古诗数量:46名句数量: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