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朱彝尊 〔清朝〕

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

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

友人为作传,余记以词。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

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

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

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桥的影子如彩虹般倒映在水中,湖水波光与雪色相映,绿色的帘子未卷,春意已深。那女子含情的目光,让断肠人在楼阴处暗自神伤。游丝无法系住他的车驾,又能拜托谁给青鸟传递消息呢?最难以忍受的是,她倚遍了雕花栏杆,梦里也都是他的身影。

再次来到这里,佳人已如云烟般消散,令人惆怅的是,那明珠般的玉佩已冰冷,如紫玉般的佳人也已化为云烟。前次所见的桃花,依旧在江边盛开。钟情之人最怕走到相思之路,只盼长堤上的草都变成红心。愁绪引发了悲吟,无论天上还是地下,都难以寻觅到她的踪迹。

1. 朱彝尊是清朝著名的词人、学者,其词风格清丽,多写男女恋情、身世之感。

2. “朝云”“明珠佩冷”“紫玉烟沉”等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的内涵,增添了词的文化底蕴。

3. 以景衬情是这首词的重要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情感。

  • 流虹桥:桥名,具体位置不详。
  • 横波:指眼神,眼神如水波横流,形容女子眼神含情。
  • 羊车:古代一种小车,这里代指叶元礼所乘之车。
  • 青禽:即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神鸟,后泛指信使。
  • 朝云:用战国时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这里指女子。
  • 明珠佩冷:明珠制成的玉佩已冰冷,象征女子已死。
  • 紫玉烟沉:紫玉化为云烟消散,比喻女子逝去。
  • 江浔:江边。
  • 碧落黄泉:碧落指天上,黄泉指地下。

这首《高阳台》围绕着叶元礼与楼上女子的爱情悲剧展开。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女子的相思之情和叶元礼的怅惘之感刻画得入木三分。词中既有对爱情的赞美,也有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从艺术特色来看,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词人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如“青禽”“朝

这首词情感真挚,哀婉动人。上阕描绘了女子初见叶元礼时的场景,以景衬情,“桥影流虹,湖光映雪”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而“翠帘不卷春深”则暗示女子的幽闭孤寂。“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生动地表现出女子一见钟情后的相思之苦。“游丝不系羊车住”,将女子无法留住叶元礼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倚遍雕阑,梦遍罗衾”则进一步渲染了她的相思之深。

下阕写叶元礼重来时佳人已去的怅惘。“朝云散”“明珠佩冷,紫玉烟沉”表达了女子的离世,令人痛心疾首。“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以景语作情语,桃花依旧,而人已不在,更添几分凄凉。“钟情怕到相思路”一句,深刻地揭示了钟情之人对相思的恐惧,“盼长堤草尽红心”则将女子的深情推向极致。最后“碧落黄泉,两处难寻”,将这种悲痛之情升华到了极致,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此词是朱彝尊为友人叶元礼的一段爱情悲剧而作。叶元礼年少时路过流虹桥,楼上有女子见而爱慕他,竟至相思成疾而死。女子气绝时,叶元礼恰好再次路过其家门,女子母亲将女儿临终之言告知叶元礼,叶元礼入内痛哭,女子才闭上眼睛。友人为此事作传,朱彝尊便以词记之。

作者信息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古诗数量:233名句数量: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