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质上人

杜荀鹤 〔唐朝〕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静静地坐着或者自在地云游,远离这尘世的纷纷扰扰,连个化缘的瓶钵也不用带在身边。遇到人也绝口不提人间的俗事,这样的人就是人间的超脱之人。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晓畅。“质上人”是当时的一位僧人,“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在古代,僧人的生活方式有坐禅和云游两种,坐禅可以修身养性,云游则可以增长见识、广结善缘。

  • 枿坐:像枯树根一样坐着,形容僧人坐禅的姿态,比喻静坐不动。
  • 云游:僧人到处漫游,行踪飘忽,像云一样。
  • 出世尘:超脱尘世。
  • 瓶钵:僧人乞食的器具。

这首诗通过对质上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生活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功名利禄所困扰,陷入无尽的烦恼和纷争之中。而质上人却能做到远离尘世的喧嚣,不谈论人间的是非,这种境界是非常难得的。诗人借此诗不仅是对质上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希望自己也能像质上人一样,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和烦恼,保持一颗平常心,追求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前两句描绘了质上人的形象,他既可以安静地坐禅,也可以自由自在地云游四方,并且连乞食的瓶钵都不用携带,表现出他对尘世的超脱和对物质的淡泊。后两句则点明了主旨,认为一个人只要不谈论人间的俗事,就可以成为一个没有烦恼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一种超脱、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杜荀鹤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与僧人质上人相遇,有感于质上人的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他的赞赏。

作者信息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古诗数量:358名句数量: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