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欧阳修 〔宋朝〕

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

船头阁在沙滩上。

译文 名家点评 注解 赏析 创作背景

  荷花底下,忽听到双桨击水的声响,不一会,一群女友来把我寻访。摘下荷花当酒杯,采莲船在荷花池中荡漾。粉红色的荷花映酒中,杯里时时翻红浪。
  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搅在一起;粉红的荷花、粉红的脸蛋,同映酒缸。绿色的荷叶丛中,醉了正好躺一躺。一觉醒来抬头望,船头搁浅在沙滩上。

  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林冠群:这首《渔家傲》将渔家少女的纯真浪漫和荷田花香的自然环境有机融成一体,是宋词中描写少女生活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邱少华:此首写青年女子荡舟游赏之乐。……“醉倚”三句,更是出神入化之笔。

  ⑴渔家傲:词牌名。此调原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 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南北曲均有。
  ⑵逡(qūn)巡:宋元俗语,犹顷刻,一会儿。指时间极短。
  ⑶旋(xuàn):随时就地。当(dàng):当做,代替。
  ⑷“时时”句:谓莲花映入酒杯,随舟荡漾,显出红色波纹。红浪:指人面莲花映在酒杯中显出的红色波纹。
  ⑸清厮酿(niàng):清香之气混成一片。厮酿:相互融合。
  ⑹花腮(sāi):指荷花。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颊的花容。酒面:饮酒后的面色。宋梅尧臣《牡丹》诗:“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
  ⑺一饷(xiǎng):即一晌,片刻。《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若道一时一饷,犹可安排;岁久月深,如何可度。”蒋礼鸿通释:“一饷,就是吃一餐饭的时间。”
  ⑻阁(gē):同“搁”,放置,此处指搁浅。一作“搁”。

原词承上二句:“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秋江上”。意思是说:我愿此身象那水上的红荷花,年年生长在那秋天的江水上;更希望郎君就象那花底下的水浪,我俩之间没有半点隔障。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刮风下雨,也都可风雨无阻,自自由由地长来往。   写有情人渴望爱情道上莫有任何阻碍,能得自由欢愉长相聚的向往和多情。 
此词即景取譬,托物寓情,融写景、抒情、比兴于一体,以新颖活泼的民歌风味,以莲塘秋江为背景,歌咏水乡女子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上片叙事。起二句写近日溪水涨满,情郎趁水涨驾船相访。男女主人公隔溪而居,平常大约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所以要趁水涨相访。说“几度”,正见双方相爱之深;说“偷相访”,则其为秘密相爱可知。这涨满的溪水,既是双方会面的便利条件,也似乎象征着双方涨满的情愫。   “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红斗帐,是一种红色的圆顶小帐,在古诗词中经常联系着男女的好合。采莲船很小,一般仅容一人,说“难开红斗帐”自是实情。无计向,即没奈何、没办法。合欢,指并蒂而开的莲花。这三句写不得好合的惆怅,说“难”,说“无计”,说“空”,重叠反复,见惆怅之深重。特别是最后一句,物我对照,将男女主人公对影伤神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抒情,紧扣秋江红莲的现境设喻写情。红菡萏,即红莲花。面对秋江中因浪随风摇曳生姿的红莲,女主人公不禁产生这样的痴想:希望自己化身为眼前那艳丽的芙蓉,年年岁岁托身于秋江之上;更希望情郎化身为花底的轻浪,与红莲紧密相依,没有障隔,在雨丝风浪中长相厮伴。用“红菡萏”和“花底浪”来比喻情人间亲密相依的关系,比得奇巧妙合,堪称作者一大创造。

  欧阳修以《渔家傲》词调共作了六首采莲词,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详。

作者信息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古诗数量:1162名句数量: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