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关山如佛髻,人登鳌背。
穿云石磴盘松桧。
一关围,万山齐。
龙蟠虎踞东南地,头两分银汉水。
高,天外倚。
低,云涧底。
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
拂面西风透客衣。
山雨霏微,草虫啾唧。
身上淋漓,脚底沾泥。
过分水关山如佛髻,人登鳌背。
穿云石磴盘松桧。
一关围,万山齐。
龙蟠虎踞东南地,头两分银汉水。
高,天外倚。
低,云涧底。
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
拂面西风透客衣。
山雨霏微,草虫啾唧。
身上淋漓,脚底沾泥。
路过分水关,山峦像佛的发髻,人攀登在陡峭的山巅仿佛登上鳌背。穿过云雾缭绕的石头台阶,两旁是盘曲的松树和桧树。一座关卡环绕,万山整齐排列。这里是龙蟠虎踞的东南要地,两条水流如银色的丝带分开。高的地方,仿佛倚靠在天外;低的地方,处于云涧之底。行人赶路十分不易,更何况是在暮秋时节。西风拂面,穿透了旅客的衣裳。山间细雨纷纷,草虫啾啾鸣叫。身上被雨水淋得湿透,脚底沾满了泥泞。
1.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这首《山坡羊过青哥儿》属于散曲中的带过曲,即作者在填写完一个曲牌后,为了表达需要,再接着填写另一个曲牌,两个曲牌连在一起演唱。
2. 比喻手法:如“山如佛髻”将山比作佛的发髻,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山的形状特点。
3. 情景交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通过景色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这首曲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写景来看,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又清幽的山水画卷。在情感表达上,先通过写景铺垫,后直接抒情,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行人在旅途中的艰难和无奈。对于我们理解元朝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心境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它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元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这首曲先描绘了分水关的壮丽景色,“山如佛髻,人登鳌背”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奇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穿云石磴盘松桧”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和登山的艰难。“龙蟠虎踞东南地”则点明了此地的重要地理位置。上下阕之间,由景入情,下阕着重描写行人在暮秋时节赶路的艰辛。“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直接抒发了行人的感慨,西风、山雨、草虫等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与上阕的壮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旅途的艰难和行人的愁苦。
曾瑞生活在元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动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他一生不仕,漫游江湖。这首曲可能是他在旅途之中,路过分水关时所作。在暮秋时节,面对艰难的行程和萧瑟的景象,有感而发写下此曲,以抒发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