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

李群玉 〔唐朝〕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你尽早努力化为巨龙飞去,不要在江湖里漫无目的地游来游去。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是一种神圣而强大的象征,常被用来代表尊贵、权威和超凡的能力。古人认为鱼经过修炼可以化为龙,这种转化象征着从平凡到卓越的升华。因此,诗中“为龙”这一意象蕴含着追求成功和突破自我的寓意。

  • 早觅:早早寻求,尽早打算。
  • 为龙:化身为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具有超凡能力和尊贵地位的象征,这里寓意着鱼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成就。
  • 漫游:随意地、漫无目的地游。

这首《放鱼》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从表面上看,它是诗人对放生之鱼的一种期许,希望鱼能有更好的发展。但从深层次来讲,它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人通过鱼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迷失方向。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诗中所表达的那样,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诗人以放鱼为契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鱼的期望,实则是借物抒情。“早觅为龙去”,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目标,不要满足于现状。“江湖莫漫游”则是一种提醒,告诫人们不要在平庸的环境中虚度光阴,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整首诗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不过可以推测,诗人在放生鱼时,触景生情,借鱼来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期望和感慨。可能是诗人看到鱼在有限的江湖中徘徊,联想到人生也不应碌碌无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追求。

作者信息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古诗数量:250名句数量: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