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皇甫松 〔唐朝〕

蛮歌豆蔻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作者事迹 注解 赏析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⑴“蛮歌”句:南方人唱豆蔻歌北方人听了发愁。蛮:泛指南方的人。豆蔻(kòu扣):植物名,多年生草木,高一丈许,夏日开花,黄白色,产于岭南,果实芳香,可作药。豆蔻花含苞待放时称含胎花,古人常以此来指代美丽的少女。杜牧《赠别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里是指南方边人以咏豆蔻为歌。北人:北方人。
⑵“松雨”句:蒲草丛中,松树林里,风雨潇潇,小船在秋江里荡漾。松雨蒲风:一作“蒲雨杉风”。蒲(pú仆):植物名,多年生草本,生池沼中,高五六尺,叶可作席、扇,又称香蒲。杉(shān山):常绿乔木,树干高而直,叶子细小针状,果实球形。蒲雨杉风:蒲丛杉林被风雨笼罩。艇:小舟。《释名·释船》:“二百斛以下曰艇,艇,挺也,其形径挺,一人二人所乘行者也。”鵁鶄(jiāojīng交京):一种水鸟,或作“交精”,头颈皆赤褐色,体上面多白,胸背有疏松之毛,曰蓑毛,杂有绿色,喙长脚高,产于我国南部,又名“赤头鹭”、“茭鸡”。
这首词言在此而意在彼,隐含各人处境不同,欢戚也不一样之意。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说:“此首也有受谗畏讥之意,寄托遥深”。这是很有见地的。
此词首句在慨叹之中,深藏着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后面三句,撇开欢歌而写自愁。这一“愁”是用一个深秋寒夜、蒲雨杉风、江流细细的环境来表现的。“浪起鵁鶄眠不得”是主人公愁思的外射,不言己愁而愁自出。结尾一句,潜藏着人生的无限慨叹:事物之变,如细沙暗流。
作者信息
皇甫松

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花间集》录其词十二首。

古诗数量:53名句数量: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