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栏砂宿遇夜客

李涉 〔唐朝〕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暮雨潇潇洒落在江上的小村,我这个名声居然被绿林豪客在夜里知晓。从今以后用不着再去隐姓埋名,现在这世上半数人都是像你们这般的绿林好汉啊。

李涉,唐代诗人,他的诗多写羁旅之情,风格清新自然。绿林好汉的说法源于西汉末年的绿林军起义,后来成为了那些反抗官府、劫富济贫的英雄豪杰的代名词。

  • 潇潇:形容雨声。
  • 绿林豪客:指绿林好汉。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反抗王莽,号称“绿林军”。后世称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人为绿林好汉。
  • 知闻:听说,知晓。
  • 他时:今后,以后。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面对绿林好汉时的镇定和豁达。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以诗相赠,展现了他的文人风度和智慧。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涉对这些被迫为盗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他认为在那个社会环境下,很多人走上这条路是无奈之举。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唐代社会的一个侧面,即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这首诗语言浅近而内涵丰富,诗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在风雨夜与绿林豪客相遇的场景。首句描绘了一幅暮雨江上村的凄清画面,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忧郁的氛围。第二句“绿林豪客夜知闻”,写出了诗人的意外和绿林好汉对他的敬重。后两句“他时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既表达了诗人对绿林好汉的理解和同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很多人不得已才落草为寇。

据《云溪友议》载,李涉罢官后,游于匡庐,轻舟南下,走到九江皖口(今属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时,遇到一群绿林好汉。为首者听说他是李涉,便请他题诗。李涉当即写下此诗,这群好汉看了他的诗,受其感动,不仅不抢劫,反而送了许多财物给他。

作者信息
李涉

李涉,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后贬谪陕州司仓参军。文宗时,召为太学博士,后又遭流放。今存诗一卷。

古诗数量:116名句数量: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