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下山歌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走下嵩山啊心中思绪万千,携同佳人啊脚步缓缓。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多写宫廷应制之作,但也有一些写景抒情的作品,风格华丽,讲究对仗工整。《下山歌》属于五言古诗,这种诗体不受格律的严格限制,形式较为自由。
- 嵩山: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省登封市北。
- 佳人:美人,这里指诗人心中所想之人。
- 迟迟:缓慢的样子。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下山时的心境。他可能是在嵩山的自然美景中有所感悟,也可能是因为与佳人同行而心生欢喜和不舍。“下嵩山兮多所思”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让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而“携佳人兮步迟迟”则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具象化。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用词和描写手法入手,去感受他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了解初唐诗歌的一些特点。
这首诗短短两句,却营造出了一种悠然、怅惘的氛围。“下嵩山兮多所思”,一个“多所思”便将诗人下山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出来,让人不禁好奇他究竟在思索什么。“携佳人兮步迟迟”,则进一步描绘出诗人与佳人同行时的情景,“步迟迟”不仅写出了脚步的缓慢,更透露出一种不舍和眷恋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嵩山游玩或隐居后下山,心中有所感慨而作。或许是在下山途中,触景生情,想起了心中的佳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