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自从你离开之后,我再也没有整理过那台织了一半的织机。
思念你就像那一轮圆满的明月,每一夜都在渐渐减弱它的清辉。
1. 体裁: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赋得体”诗歌。
2. 作者:张九龄,唐代诗人、名相,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其诗歌风格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3. 意象:诗中“满月”是重要意象,既象征团圆,在这里又被用来比喻思念之情和人的憔悴变化。
4. 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思念比作满月渐减清辉,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5. 题材:属于闺怨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女子在闺中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忧愁等情感。
《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一首短小精悍却意蕴深长的古诗。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它以一位妻子的口吻,讲述了丈夫离开后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
开头两句“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很直白地告诉我们,自从丈夫离开,妻子连织了一半的布都没心思继续了。这其实是通过日常行为的变化,来体现她内心的思念之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原本勤劳的女子,因为心中的牵挂,连自己的本职劳作都放弃了,这份思念该有多浓烈啊。
再看后两句“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是整首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满月来比喻对丈夫的思念,一开始是满满的、浓浓的,就像满月一样圆满。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思念并没有减少,反而让女子像月亮逐渐变缺、清辉渐减一样,一天天憔悴下去。这种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内心感情和人的变化的方法,既形象又生动,让我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那种深切的思念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素的语言,把那种真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它能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好好体会这种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感受古代诗歌的独特韵味。
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妻子对远行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是闺怨诗中的佳作。
前两句“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丈夫离开后,妻子连织了一半的织机都不再整理,简单的动作描写却深刻地展现出她因思念而心神不宁、无心劳作的状态,将内心的愁苦与失落尽显无遗。
后两句“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更是神来之笔,运用巧妙的比喻,将思念之情具象化。把自己对丈夫的思念比作一轮满月,而自己的容颜和精神却像月亮一样,每一夜都在渐渐减弱清辉,从圆满走向残缺。这一比喻既形象又贴切,既写出了思念的绵长持久,又暗示了因思念而日渐憔悴的容颜,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名相,也是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淡质朴,富有真情实感。《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一首闺怨诗,属于传统题材。这类诗歌通常是借女子的口吻,抒发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虽然具体的创作缘由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夫妻分离后,妻子独守空闺的思念之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男子因仕宦、经商等原因远行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也为这类闺怨诗的产生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