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胡马啊胡马,被远远地放牧在燕支山下。它在沙漠和积雪中奔跑,独自嘶鸣,东张西望却迷失了道路。迷路啊迷路,只见边境上的野草一望无际,天色已近黄昏。
这首诗采用了《调笑令》这一词牌,其特点是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且有重复的词语,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此外,诗中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胡马的遭遇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意味深长。诗人通过对胡马细致入微的描写,赋予了胡马以人的情感和遭遇,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精妙,如“跑沙跑雪”准确地描绘出胡马奔跑的环境,“独嘶”则突出了它的孤独。同时,我们也可以思考诗人借胡马所表达的情感,是对边疆战士的同情,还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塑造了一匹孤独、迷茫的胡马形象。开篇“胡马,胡马”的重复,营造出一种强调的氛围,引起读者的注意。“远放燕支山下”点明了胡马的处境,它被放置在遥远的边疆。“跑沙跑雪独嘶”生动地描绘出胡马在恶劣环境中独自奔跑、嘶鸣的情景,展现出它的孤独和坚韧。“东望西望路迷”则进一步刻画了胡马的迷茫。结尾“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将胡马的迷茫与边疆的空旷、日暮的凄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哀愁和无奈。整首诗看似写马,实则借马喻人,可能暗示了那些在边疆征战或漂泊的人,他们远离家乡,在陌生的环境中迷失方向,充满了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韦应物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他的不少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此诗可能是他借胡马的遭遇,来表达对边疆战士或离乡之人的同情,也可能是借马喻人,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