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笼罩在细细的雨丝中,建业城响起了傍晚的钟声。
雨雾茫茫,船帆显得沉重;天色昏暗,鸟儿飞得迟缓。
海门深邃难以看见,水边的树木在远处含着湿润的水汽。
送别友人,心中的情意无限深厚,泪水沾湿衣襟,就像那纷纷扬扬的雨丝。
1. 韦应物: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真挚情感的作品。
2.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多表达诗人与友人、亲人分别时的不舍、思念、祝福等情感,常借助景物来烘托气氛。
3. 赋得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为科举考试或应制之作,要求按指定的题目或字来创作,一般有一定的格律要求。
4. 情景交融: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指将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景物融合在一起,使情感通过景物得到含蓄而生动的表达。
5. 建业:古代重要城市,今南京,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许多古诗中都有提及。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送别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
首先,我们来看题目,"赋得暮雨送李曹",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应题而作的诗,描写的是傍晚下雨时送别李曹的情景。
再看诗句,诗人一开始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楚江在微雨中、建业城响起暮钟的画面,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那个特定的环境中。接着,诗人写了雨中的船帆和飞鸟,它们因为雨而显得沉重、迟缓,这其实也暗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不舍得友人离开。
然后诗人的目光投向远方,海门看不见了,远处的树木也湿漉漉的,这让我们感受到送别时的那种悠远和惆怅。最后,诗人直接说出自己的情感,送别之情无限深厚,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了衣襟,把情感推向了顶点。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情景交融,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暮雨的景色中,让我们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能深深体会到那种浓浓的送别之情。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以暮雨为背景,将送别之情与雨中景色巧妙融合,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点明了地点、时间和天气,勾勒出一幅朦胧的雨景图,为全诗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细致描绘了雨中的景象。船帆因湿而重,鸟儿因雨而飞迟,既写出了雨的绵密,又暗含了送别时的不舍之情,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颈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视线转向远方,海门在雨雾中难以望见,远处的树木也含着湿润的水汽,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显离别的悠远与惆怅。
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胸臆,将送别之情推向高潮。泪水沾湿衣襟,与细雨融为一体,把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雨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深厚的惜别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对仗工整,通过对暮雨景色的层层描绘,将送别友人的不舍与惆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诗人,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题为"赋得暮雨送李曹",可知是在傍晚下雨时为送别友人李曹而作。当时诗人可能在建业(今南京)任职或停留,在楚江边送别李曹,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借暮雨之景抒发了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