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吉涧卢拾遗庄

韦庄 〔唐朝〕

主人西游去不归,满溪春雨长春薇。

怪来马上诗情好,印破青山白鹭飞。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庄主的主人西游远方一去不回,满溪的春雨滋润着薇草不断生长。

难怪骑在马上诗情如此浓厚,马蹄踏过,惊起白鹭,在青山间飞翔,这景象印入眼帘,激发发了诗情。

1. 拾遗:唐代官职名,属于门下省和中书省,主要职责是向皇帝进谏,指出朝政中的过失,是古代言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韦庄:晚唐著名诗人、词人,字端己,其诗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身世感慨,风格清丽俊爽,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同时在诗歌创作上也有很高成就。

3. 情景交融:这首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色和场景的描写之中,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4. 晚唐诗歌特点:晚唐时期的诗歌,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往往在题材上多表现个人情感、山水景物,风格上或清丽婉约,或带有感伤、怅惘的色彩,韦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特点。

  • 卢拾遗:指姓卢的拾遗,拾遗是古代官职名,属于言官,负责向皇帝进言规劝。
  • 西游:向西远行,这里指离开吉涧卢拾遗庄去往西方某地。
  • 不归:没有回来。
  • 春薇:春天的薇草,一种草本植物。
  • 怪来:难怪,怪不得。
  • 马上:骑在马背上。
  • 诗情好:作诗的兴致浓厚、高昂。
  • 印破:指马蹄踏在地上留下痕迹,也可理解为打破了眼前的景象。这里描绘出动态的画面,仿佛马蹄的印记打破了青山的宁静。
  •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常栖息在水边。

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它是一首题咏之作,是韦庄在卢拾遗的庄园有感而发。开篇“主人西游去不归”,直接点出庄园主人外出未归,这不仅是在交代事实,也为全诗笼罩了一层淡淡的惆怅氛围。紧接着“满溪春雨长春薇”,把镜头转向自然,春雨滋润下,薇草长势旺盛,这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主人不在的空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

再看后两句,“怪来马上诗情好”,诗人以一种略带惊讶的口吻说自己在马上诗情大发,引发读者的好奇,是什么让诗人有如此好的兴致呢?随后“印破青山白鹭飞”给出了答案。这一句极具画面感,马蹄踏过,打破了青山的宁静,白鹭被惊起,在山间飞翔。这动态的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是这眼前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整首诗短短四句,却包含了景、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细细品味,又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能隐约感受到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又略带怅惘的春日图景。首句“主人西游去不归”交代了庄园主人的去向,奠定了一丝寂寥的基调。次句“满溪春雨长春薇”转而描写自然景色,春雨淅沥,溪畔薇草蓬勃生长,充满春日生机,以景衬情,将主人不在的空寂与自然的生机形成对比。

后两句“怪来马上诗情好,印破青山白鹭飞”是全诗的精妙之处。诗人不说自己被美景激发了诗情,反而说“怪来马上诗情好”,增添了一丝趣味性。而“印破青山白鹭飞”一句,以动态的画面收尾,马蹄踏过,白鹭惊飞,打破了青山的宁静,画面感极强,将诗情与眼前的美景巧妙融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当时浓厚的创作兴致。全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

韦庄是晚唐时期的诗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文人的生活也常常漂泊不定。这首诗是韦庄在游历吉涧卢拾遗庄时所作。从诗中“主人西游去不归”可知,卢拾遗可能因战乱、仕宦等原因离开庄园远行未归,韦庄来到此地,看到庄园在春雨中呈现出的景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既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也可能暗含对友人的思念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作者信息
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古诗数量:495名句数量:1702